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ráng

xiāng

ㄖㄤˊ

ㄒㄧㄤ

部首 人

部外 17

總筆畫 19

仩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5134

左右结构

32412512511122135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wyke

oyrv

nser

20232

拼音 ráng xiāng

注音 ㄖㄤˊ ㄒㄧㄤ

部首 人 部外 17總筆劃 19

統一碼 5134筆順 3241251251112213534

儴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儴

ráng ㄖㄤˊ

     ◎ 因循,沿襲。

其它字義


● 儴

xiāng ㄒㄧㄤˉ

     ◎ 〔~佯〕義同“徜徉”,徘徊。

© 漢典

儴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儴 ráng

〈動〉

(1) 因循,沿襲 [follow]

儴、仍,因也。——《爾雅 ·釋詁》。注:“皆謂因緣。”

(2) 同“攘”。趁其來而竊取 [steal]

儴,樊孫如羊反,引《論語》“其父攘羊”釋之,作攘,注云:“因來而盜曰攘。”——《爾雅·釋詁·儴·釋文》

© 漢典

儴 國語辭典

儴ㄖㄤˊráng
動
  1. 依循、沿襲。漢·陸賈《新語·至德》:「儴道者眾歸之,恃刑者民畏之。」

© 漢典
【子集中】【人】 儴·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7

儴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 儴·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7

【集韻】忍將切,壤平聲。【爾雅·釋詁】儴,仍,因也。【註】皆謂因緣。

© 漢典

儴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ʐɑŋ˧˥; ɕiɑŋ˥ 日语读音 YORU SAMAYOU韩语罗马 SANG

客家话 [海陆腔] rong1 rong2 [梅县腔] jong2 [台湾四县腔] jong1 jong2 [客英字典] jong2粤语 joeng4

近代音 中古音 日母 陽韻 平聲 穰小韻 汝陽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泥母 唐部 ;王力系统:日母 陽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儴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仩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瀼(rang2)
    2. 穰(rang2)
    3. 䉴(rang2)
    4. 㚂(rang2)
    5. 穣(rang2)
    6. 禳(rang2)
    7. 瓤(rang2)
    8. 勷(rang2)
    9. 蘘(rang2)
    10. 躟(rang2)
    11. 獽(rang2)
    12. 鬤(rang2)
    13. 乡(xiang1)
    14. 萫(xiang1)
    15. 忀(xiang1)
    16. 鄕(xiang1)
    17. 鱜(xiang1)
    18. 湘(xiang1)
    19. 薌(xiang1)
    20. 瓖(xiang1)
    21. 镶(xiang1)
    22. 廂(xiang1)
    23. 葙(xiang1)
    24. 鄉(xiang1)
同部首
    1. 偷
    2. 𠑨
    3. 𠎯
    4. 𠎀
    5. 偿
    6. 𠍙
    7. 㑼
    8. 𠎐
    9. 𠉖
    10. 𠋄
    11. 𠑥
    12. 俼
同筆畫
    1. 鳕
    2. 證
    3. 糫
    4. 匶
    5. 䱜
    6. 䮩
    7. 簾
    8. 麒
    9. 髆
    10. 蹮
    11. 礪
    12. 鯱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