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bó

ㄅㄛˊ

部首 人

部外 12

總筆畫 14

𠍷 𠒧 𢣡 𤏡 𢣱 𣕾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0F0

上下結構

125234125234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gmiw|smsw

dbo

fllo

55809

拼音 bó

注音 ㄅㄛˊ

部首 人 部外 12總筆劃 14

基本區 50F0筆順 12523412523434

標

僰 基本解釋

● 僰

bó ㄅㄛˊ


  1. 中國古代稱西南地區的某一少數民族。

英語 ancient aboriginal tribe

法語 ethnie Bo

【漢典】

僰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僰 bó

名

中國古代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名 [Bo nationality]。春秋前後居住在以僰道爲中心的今川南以及滇東一帶

【漢典】

僰 國語辭典

僰ㄅㄛˊbó
名
  1. 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參見「僰人 」條。

【漢典】
【子集中】【人】 僰·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2

僰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 僰·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2

【唐韻】蒲北切【集韻】鼻墨切,𠀤音匐。【禮·王制】屛之遠方,西方曰僰。【註】僰,偪也,使之偪寄於荒遠也。

又【說文】犍爲蠻夷也。【田汝成·炎徼紀聞】僰人在漢爲犍爲郡,在唐爲于矢部,蓋南詔東鄙也。【揚雄·長楊賦】羌僰東馳。 【說文】作僰。从人棘聲。或作𠍷。

【漢典】
【卷八】【人】

僰 《說文解字》

【卷八】【人】
《說文解字》

犍爲蠻夷。从人棘聲。蒲北切

《說文解字注》

(僰)楗爲蠻夷也。楗各本作犍。今依漢碑从木。司馬相如傳曰。唐蒙使略通夜郞西僰中。文穎曰。夜郞、僰中皆西南夷。後以爲牂柯、楗爲二郡。按楗爲郡有僰道縣。卽今四川敘州府治也。其人民曰僰。王制。屛之遠方。西方曰僰。東方曰寄。鄭注。僰當爲棘。棘之言逼。使之逼寄於夷戎。按記文僰字、鄭不以爲西南夷。故易爲棘。經傳之棘多訓亟也。故曰棘之言逼。使與寄字一例。釋文云。棘又作僰。於此知記本作僰。鄭易爲棘也。唐初本已誤。从人。棘聲。蒲北切。一部。

【漢典】

僰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o˧˥ 韩语罗马 PWUK

客家话 [客英字典] pet7 [海陆腔] pet7 [台湾四县腔] pet7粤语 baak6 bok3潮州话 颇英4(碧)

近代音 中古音 並母 德韻 入聲 菔小韻 蒲北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德部 ;王力系统:並母 職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僰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僰」 師㝨簋西周晚期集成4313「僰」 說文‧人部「僰」
金文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𠍷
𠒧
𢣡
𤏡
𢣱
𣕾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博(bo2)
    2. 䍨(bo2)
    3. 䂍(bo2)
    4. 䙏(bo2)
    5. 鵓(bo2)
    6. 鉑(bo2)
    7. 脖(bo2)
    8. 䢌(bo2)
    9. 𠒧(bo2)
    10. 搏(bo2)
    11. 䶈(bo2)
    12. 肑(bo2)
同部首
    1. 𠇌
    2. 𠓣
    3. 余
    4. 𠓝
    5. 僉
    6. 𠐂
    7. 舒
    8. 𠏧
    9. 𠇨
    10. 𠉽
    11. 𠇯
    12. 𠐰
同筆畫
    1. 蜜
    2. 慖
    3. 窨
    4. 滯
    5. 㮮
    6. 踋
    7. 酺
    8. 嫣
    9. 銢
    10. 䬃
    11. 蔁
    12. 滴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