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mà

ㄇㄚˋ

部首 人

部外 10

總筆畫 12

㐷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508C

左右结构

32121125444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wcy|wcoy

osqf

ncu

21227

拼音 mà

注音 ㄇㄚˋ

部首 人 部外 10總筆劃 12

統一碼 508C筆順 321211254444

傌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傌

mà ㄇㄚˋ

  1. 中國漢代刑罰之一。
  2. 姓。

英語 to curse, to revile, to abuse; to scold

德語 Pferd (roter Stein im chinesischen Schach)

法語 maudire,injurier,abuser,gronder

© 漢典

傌 國語辭典

傌ㄇㄚˋmà
名
  1. 漢代刑罰之一。《漢書·卷四八·賈誼傳》:「今自王侯三公之貴,……而令與眾庶同 黥、劓、髡、刖、笞、傌、棄市之法。」三國魏·蘇林·注:「傌,音罵。」

傌ㄇㄚˇmǎ
名
  1. 象棋遊戲中,紅色棋子「馬」作「傌」,以示區別於黑子的「馬」。

© 漢典
【子集中】【人】 傌·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10

傌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 傌·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10

【廣韻】【集韻】【正韻】𠀤罵本字。【前漢·賈誼傳】髠刖笞傌之法。【註】傌卽罵。

又【玉篇】齊大夫名。

© 漢典

傌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mɑ˥˧ 日语读音 NONOSHIRU韩语罗马 MA越南语 má

粤语 maa6

近代音 中古音 明母 禡韻 去聲 禡小韻 莫駕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明母 模部 ;王力系统:明母 魚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傌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㐷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祃(ma4)
    2. 䯦(ma4)
    3. 罵(ma4)
    4. 䧞(ma4)
    5. 㨸(ma4)
    6. 閁(ma4)
    7. 骂(ma4)
    8. 䀣(ma4)
    9. 禡(ma4)
    10. 㜫(ma4)
    11. 鬕(ma4)
    12. 睰(ma4)
同部首
    1. 𠎷
    2. 𠍇
    3. 佱
    4. 傲
    5. 𠊙
    6. 𠑉
    7. 𠐟
    8. 𠐁
    9. 倳
    10. 俒
    11. 𠇛
    12. 𠏅
同筆畫
    1. 硪
    2. 虝
    3. 絡
    4. 皴
    5. 腋
    6. 脿
    7. 葆
    8. 㨔
    9. 靬
    10. 集
    11. 㙗
    12. 㟦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