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jiǎng

gòu

ㄐㄧㄤˇ

ㄍㄡˋ

部首 人

部外 10

總筆畫 12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508B

左右结构

3211221252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wfjf|wamf

ottb

nelb

25247

拼音 jiǎng gòu

注音 ㄐㄧㄤˇ ㄍㄡˋ

部首 人 部外 10總筆劃 12

統一碼 508B筆順 321122125211

傋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傋

jiǎng ㄐㄧㄤˇ

  1. 《廣韻》古項切,上講,見。
  2. 形容不高雅。

其它字義


● 傋

gòu ㄍㄡˋ

  1. 《集韻》居候切,去候,見。
  2. 愚昧無知。亦作“怐愗”。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小人難事而易説也。說之雖不以道,説也;及其使人也,求傋焉。”
  3. 傋霿:愚昧昏蒙。《漢書·五行志中之上》:“ 成公 七年‘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又食其角’。 劉向 以爲近青祥,亦牛旤也,不敬而傋霿之所致也。”
© 漢典
【子集中】【人】 傋·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10

傋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 傋·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10

【廣韻】【集韻】𠀤古項切,音講。【玉篇】傋𠈵,不媚。

又【集韻】虎項切,音𢠷。【廣韻】儋傋也。

又【集韻】與怐同。【前漢·五行志】不敬而傋,霿之所致也。

又【集韻】居𠋫切,音叩。亦訓無知。【荀子·儒效篇】愚陋傋瞀。俗本荀子譌作溝。

© 漢典

傋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iɑŋ˨˩˦; kou˥˧ 日语读音 HETSURAHANU OROKA韩语罗马 KANG现代韩语 강

粤语 gau3

近代音 中古音 見母 講韻 上聲 講小韻 古項切 二等 開口;曉母 講韻 上聲 傋小韻 虚慃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侯部 ;王力系统:見母 侯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傋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䉃(jiang3)
    2. 奬(jiang3)
    3. 塂(jiang3)
    4. 䙹(jiang3)
    5. 蔣(jiang3)
    6. 奖(jiang3)
    7. 讲(jiang3)
    8. 耩(jiang3)
    9. 桨(jiang3)
    10. 䁰(jiang3)
    11. 港(jiang3)
    12. 獎(jiang3)
    13. 詬(gou4)
    14. 够(gou4)
    15. 糓(gou4)
    16. 訽(gou4)
    17. 购(gou4)
    18. 啂(gou4)
    19. 觏(gou4)
    20. 撀(gou4)
    21. 垢(gou4)
    22. 覯(gou4)
    23. 㳶(gou4)
    24. 㗕(gou4)
同部首
    1. 儊
    2. 𠊩
    3. 伱
    4. 㒁
    5. 𠍩
    6. 𠏻
    7. 價
    8. 𠑍
    9. 㒗
    10. 𠋴
    11. 㑊
    12. 傴
同筆畫
    1. 飪
    2. 𠙢
    3. 焾
    4. 葆
    5. 閒
    6. 㗄
    7. 雳
    8. 窘
    9. 弑
    10. 㟪
    11. 蛔
    12. 㢏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