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bìng

ㄅㄧㄥˋ

部首 人

部外 8

總筆畫 10

併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002

左右結構

323113311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wtff|wtgf

oyjj

nmae

22241

拼音 bìng

注音 ㄅㄧㄥˋ

部首 人 部外 8總筆劃 10

基本區 5002筆順 3231133112

倂 基本解釋

● 倂

bìng ㄅㄧㄥˋ


  1. 同「併」。

英語 combine

【漢典】
【子集中】【人】 倂·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8

倂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 倂·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8

【廣韻】同幷。

又【韻會】部迥切,音𠀤。相𠀤也。【禮·祭義】行肩而不倂。【註】老幼𠀤行,肩臂不得倂。

又競也。【前漢·賈誼傳】高皇帝與諸公倂起。【又】與公倂倨。【註】對敵相拒也。

又與屛棄之屛同。【荀子·彊國篇】倂己之私欲,必以道。

 

【漢典】
【卷八】【人】

併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倂”字頭,请參考“併”字:)
【卷八】【人】
《說文解字》

並也。从人并聲。卑正切

《說文解字注》

(倂) 竝也。 十篇曰:竝者,倂也。與此爲互訓。並,古音在十部,讀如旁。倂古音在十一部,讀如幷。竝倂義有別,許互訓者,禮經注曰古文並今文作倂,是古二字同也。 从人幷聲。 此舉形聲包會意。卑正切。十一部。

【漢典】

倂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iŋ˥˧ 唐代读音 *biɛ̌ng biɛ̌ng日语读音 AWASERU NARABU SHIKASHI韩语罗马 PYENG现代韩语 병越南语 tính

客家话 [客英字典] bin5 [台湾四县腔] bin5 [海陆腔] bin5潮州话 bêng6 bian3 (pěng pìaⁿ)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倂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併」 說文‧人部「倂」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併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鮩(bing4)
    2. 竝(bing4)
    3. 病(bing4)
    4. 寎(bing4)
    5. 㓈(bing4)
    6. 𠊧(bing4)
    7. 摒(bing4)
    8. 栤(bing4)
    9. 傡(bing4)
    10. 䗒(bing4)
    11. 䈂(bing4)
    12. 垪(bing4)
同部首
    1. 𠉆
    2. 俈
    3. 㑄
    4. 作
    5. 倚
    6. 㑵
    7. 𠋠
    8. 𠏤
    9. 𠋍
    10. 伒
    11. 侁
    12. 儓
同筆畫
    1. 郪
    2. 毪
    3. 欭
    4. 弬
    5. 眛
    6. 挨
    7. 䓇
    8. 盏
    9. 峬
    10. 䞖
    11. 娘
    12. 烉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