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俳賦

拼音 pái fù

注音 ㄆㄞˊ ㄈㄨˋ

俳賦 詞語解釋

解釋
1.駢體賦,爲六朝時通行的一種賦體,講究駢偶聲律,字句工巧,實際上是押韻的駢體文,如鮑照《蕪城賦》﹑江淹《別賦》等。
-----------------
國語辭典
俳賦pái fùㄆㄞˊ ㄈㄨˋ
  1. 一種賦體。以字句雕琢、行文駢儷為特色,盛行於六朝。也稱為「排賦」、「駢賦」。

© 漢典

俳賦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俳賦

  • 俳賦,古代中國文學特有的一種文言文文體。賦體的一類。即駢賦。以句尾有韻腳而別於駢文。“俳”的本義是遊戲。宋代稱對句爲“俳語”,因稱注重對仗的賦爲“俳賦”。“駢”即對偶的意思,所以又稱之“駢賦”。魏文帝曹丕說“詩賦欲麗”(《典論·論文》),表明漢末魏初作賦追求詞藻華麗的趨勢。其結果是講究對偶,以爲麗辭,“至魏晉羣才,析句彌密,聯字合趣,剖毫析釐”(《《文心雕龍》·麗辭》)。到南朝齊、樑後,崇尚聲律,於是詞藻、用事、聲律都通過對偶字句表現出來,對偶更爲工巧。所以元代祝堯總結說:“建安七子,獨王仲宣(粲)辭賦有古風。至晉陸士衡(機)輩《文賦》等作,已用俳體。流至潘岳,首尾絕俳。迨沈休文(約)等出,四聲八病起,而俳體又入於律矣。徐(徐□、徐陵)、庾(庾肩吾、庾信)繼出,又復隔句對聯,以爲駢四儷六;簇事對偶,以爲博物洽聞;有辭無情,義亡體(指古賦)失。此六朝之賦所以益遠於古。”其論大體中肯。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排賦
      2. 排拂
      3. 拍撫
      4. 拍浮
      5. 排賦
      6. 排困
      7. 排頓
      8. 排單
      9. 排拓
      10. 排廢
      11. 排局
      12. 三貞婦
      13. 春婦
      14. 小阜
      15. 一日三覆
      16. 蕩婦
      17. 猥複
    相關詞語
      1. 俳嬉
      2. 俳詼
      3. 俳調
      4. 俳笑
      5. 俳儛
      6. 俳優體
      7. 詼俳
      8. 罪俳
      9. 瘖俳
      10. 官俳
      11. 談俳
      12. 優俳
      13. 賦憲
      14. 賦性
      15. 賦得
      16. 賦算
      17. 賦鵩人
      18. 賦籍
      19. 稱賦
      20. 升高能賦
      21. 漕賦
      22. 鵬賦
      23. 無衣之賦
      24. 逋賦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