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pái

ㄆㄞˊ

部首 人

部外 8

總筆畫 10

徘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4FF3

左右结构

32211121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wdjd|whdd

olmy

nkc

21211

拼音 pái

注音 ㄆㄞˊ

部首 人 部外 8總筆劃 10

統一碼 4FF3筆順 3221112111

通 標

俳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俳

pái ㄆㄞˊ

  1. 古代指雜戲、滑稽戲:優~。
  2. 演雜戲的藝人:~優。~倡。
  3. 詼諧,玩笑,滑稽,幽默:~文。~諧。

英語 actor; vaudeville show; insincere

德語 Reihe (S)​,reihen, ordnen (V)

法語 pas sérieux,spectacle de variétés

© 漢典

俳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俳 pái

〈名〉

(1) (形聲。從人,非聲。本義:雜戲,滑稽劇)

(2) 同本義 [farce]

俳,戲也。…亦曰優,曰倡。——《說文》

俳,優樂也。——《三蒼》

是時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優俳之觀。——《史記·李斯列傳》

(3) 又如:俳舞(雜戲歌舞)

(4) 伶人。指以舞樂雜戲爲業的人 [buffoon]

擊鼓歌詠作俳倡。——《漢書·霍光傳》

諧笑類俳倡。——漢· 班固《漢書·枚乘傳》

(5) 又如:俳倡(俳優,伶人);俳長(俳優的頭目);俳子(俳優之子);俳兒(俳優。亦指俳優之子)

(6) 對偶,駢儷 [a type of writing]。如:俳偶(對偶駢麗);俳語(講究對偶的駢體文字);俳麗(對偶駢麗)

詞性變化

◎ 俳 pái

〈形〉

(1) 詼諧 [comic]

好爲俳諧雜說,人多愛押之。——《北史·李文博傳》

(2) 又如:俳笑(戲笑);俳謔(戲言。俗稱開玩笑);俳體(又稱俳諧體。形式上出奇弄巧,或涉於遊戲譏笑);俳說(戲笑嘲謔的言辭)

◎ 俳 pái

〈動〉

安排。用同“排” [arrange]

後日我家俳酒饌。——《敦煌變文集》

常用詞組


俳句俳諧俳優
© 漢典

俳 國語辭典

俳ㄆㄞˊpái
名
  1. 雜戲。《說文解字·人部》:「俳,戲也。」清·段玉裁·注:「以其戲言之謂之俳,以其音樂言之謂之倡,亦謂之優,其實一物也。」《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傳》:「是時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優俳之觀。」

  2. 表演雜耍或滑稽戲的人。參見「[[俳倡」、「俳優」等條。

  3. 一種注重音律、講求字句對仗工整的文體。參見「俳體]]」條。

形
  1. 滑稽、幽默。如:「俳謔」。《北史·卷八十三·文苑傳·李文博傳》:「通侻不持威儀 ,好為俳諧雜說。人多愛狎之。」

動
  1. 參見「俳佪 」條。

© 漢典
【子集中】【人】 俳·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8

俳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 俳·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8

【唐韻】【正韻】步皆切【集韻】【韻會】蒲皆切,𠀤音牌。俳優,雜戲。【史遊急就篇】倡優俳笑,是優俳一物而二名也。

又【集韻】蒲枚切,音裴。俳佪,亦作徘徊。【淮南子·本經訓】坐俳而歌謠。

© 漢典
【卷八】【人】

俳 《说文解字》

【卷八】【人】
『說文解字』

戲也。从人非聲。步皆切

『說文解字注』

(俳)戲也。以其戲言之謂之俳。以其音樂言之謂之倡。亦謂之優。其實一物也。从人。非聲。步皆切。十五部。

© 漢典

俳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ʰĄi˧˥ 日语读音 WAZAOGI韩语罗马 PAY现代韩语 배

客家话 [梅县腔] pai2 [陆丰腔] pai3 [客英字典] pai2 [宝安腔] pai2 [客语拼音字汇] pai2 [海陆腔] pai2 fui1 [台湾四县腔] pai2 fui1粤语 paai4潮州话 波埃5(排)

近代音 中古音 並母 皆韻 平聲 排小韻 步皆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灰部 ;王力系统:並母 微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俳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俳」 說文‧人部「俳」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徘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棑(pai2)
    2. 犤(pai2)
    3. 䃻(pai2)
    4. 簰(pai2)
    5. 徘(pai2)
    6. 㵺(pai2)
    7. 箄(pai2)
    8. 輫(pai2)
    9. 牌(pai2)
    10. 猅(pai2)
    11. 排(pai2)
    12. 䱝(pai2)
同部首
    1. 儼
    2. 傖
    3. 𠎸
    4. 𠉬
    5. 伎
    6. 𠍴
    7. 𠐃
    8. 偬
    9. 𠊳
    10. 𠏁
    11. 側
    12. 𠐓
同筆畫
    1. 栰
    2. 𠂼
    3. 㻈
    4. 席
    5. 烙
    6. 竚
    7. 𠉩
    8. 钵
    9. 莔
    10. 脆
    11. 颀
    12. 秣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