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yì

dié

ㄧˋ

ㄉㄧㄝˊ

部首 人

部外 5

總筆畫 7

失 怢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4F5A

左右结构

3231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wrwy|wtgy

ohqo

nmod

25280

拼音 yì dié

注音 ㄧˋ ㄉㄧㄝˊ

部首 人 部外 5總筆劃 7

統一碼 4F5A筆順 3231134

標

佚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佚

yì ㄧˋ

  1. 同“逸”。
  2. 放蕩:淫~。~遊。
  3. 美:~女。
  4. 姓。

其它字義


● 佚

dié ㄉㄧㄝˊ

     ◎ 古同“迭”,輪流,更替。

英語 indulge in pleasures; flee

德語 faul, müßig ,Yi (Eig, Fam)

法語 oisif,fainéant,omettre

© 漢典

佚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佚 yì

〈名〉

(1) (形聲。從人,失聲。本義:隱逸的人)

(2) 同本義 [recluse;hermit]

佚民者,獨樂其身之民也。——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3) 又如:佚老(隱逸的老人);佚民(遁世隱居的人)

(4) 行列,通佾 [ranks]

其佚則接芬錯芳。——《古文苑·揚雄·蜀都賦》

(5) 不當行爲;過失 [fault]

惟予一人有佚罰。——《書·盤庚上》

詞性變化


◎ 佚 yì

〈動〉

(1) 散失 [be lost]

宣帝之時,得佚《尚書》及《易》、《禮》各一篇。——《論衡》

惟予一人有佚罰。——《書·盤庚上》。傳:“佚,失也。”

牛馬畜獸有郊佚者,取之不詰。——《逸周書》

(2) 又如:佚名;佚書(散失的書籍);佚文(散失的文句、篇章);佚本(散失的本子);佚史(散失、隱沒的或正史以外的史事);佚失(散失;失落);佚存(散失而復得以保存);佚事(散失淪沒而爲世人所不知的事蹟,多未經史書正式記載);佚聞(散失、隱沒而不爲世人所知曉的傳說,多未見於正式記載)

(3) 棄用;逃亡 [be discarded;escape]

遺佚而不怨,厄窮而不憫。——《孟子》。朱熹注:遺佚,放棄也

其佚獲奈何?——《公羊傳·成公二年》。注:“佚獲者,已獲而逃亡也。”

身不佚者志不廣。——《荀子·宥坐》

(4) 又如:佚志(逃亡的意向);佚馬(逸馬。逃逸的馬)

◎ 佚 yì

〈形〉

(1) 放蕩;放縱 [dissolute]

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論語》。邢昺疏:樂佚遊者,謂好出入不節也。

男女淫佚。——《漢書》

(2) 又如:佚行(淫行);佚君(淫佚之君)

(3) 通“逸”。安逸 [easy]

佚,樂也。——《廣雅》

骨體膚理好愉佚。——《荀子·性惡》。注:“佚與逸同。”

樂佚遊。——《論語·季氏》

舍佚而爲勞。——《荀子·堯問》

安於佚樂。——宋· 蘇軾《教戰守》

(4) 又如:佚志(安逸圖樂的心志);佚道(使人民安逸的辦法);佚樂(放逸遊樂)

(5) 美麗 [beautiful]

那娘娘生得來仙姿佚貌,說不盡幽閒窈窕。——清· 洪《長生殿》

(6) 又如:佚女(美麗的女子)

© 漢典

佚 國語辭典

佚ㄧˋyì
動
  1. 散失。如:「佚失」、「亡佚」、「散佚」。

形
  1. 散失的。如:「佚文」、「佚書」。

  2. 美好的。《楚辭·屈原·離騷》:「望瑤臺之偃蹇兮,見有娀之佚女。」

  3. 放蕩的、放縱的。如:「佚樂」、「佚遊」。《漢書·卷二三·刑法志》:「忿怒傷人,男女淫佚,吏為姦臧。」通「逸」。

名
  1. 過失。《商君書·開塞》:「夫民之憂則思,思則出度;樂則淫,淫則生佚。」

  2. 姓。如春秋時鄭國有佚之狐。

佚ㄉㄧㄝˊdié
副
  1. 輪流、更替。如:「佚興」、「佚起」。《穀梁傳·文公十一年》:「弟兄三人,佚宕中國。」晉·范甯·注:「佚,猶更也。」

© 漢典
【子集中】【人】 佚·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5

佚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 佚·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5

【唐韻】夷質切【集韻】【韻會】弋質切,𠀤音佾。安逸不勞也。【孟子】四肢之於安佚也。同逸。

又隱遁也。【孟子】遺佚而不怨。

又過失也。【書·盤庚】惟予一人有佚罰。

又通作失。【史記·韓非傳】非吾敢橫失,能盡之難也。【前漢·五行志】魯夫人淫失於齊,卒殺桓公。𠀤與佚同。

又【荀子·哀公篇】其馬將失。與逸同。

又姓。周佚之狐,鄭大夫。

又人名。史佚,周武王時太史,名佚。

又【韻會】徒結切,音垤。【揚子·方言】佚,蕩緩也。【前漢·揚雄傳】爲人𥳑易佚蕩。

又通迭,更也,遞也。【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四國佚興。

又與佾義同。行列也。【揚雄·蜀都賦】其佚則接芬錯芳,襜袩纖延。 【說文】从人,失聲。佚民也。一曰佚忽也。

© 漢典
【卷八】【人】

佚 《说文解字》

【卷八】【人】
『說文解字』

佚民也。从人失聲。一曰佚,忽也。夷質切

『說文解字注』

(佚)佚民也。三字句。論語微子篇。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桺下惠、少連。按許作佚民。正字也。作逸民者假借字。佚从人。故爲佚民字也。孟子曰。遺佚而不怨。又以爲勞逸字。如以佚道使民是也。古失佚逸泆字多通用。石經今文尙書母逸字作劮。則許所不取。廣雅錄之。从人。失聲。夷質切。十二部。一曰佚、忽也。心部曰。忽、忘也。按忘之言亡也。

© 漢典

佚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i˥˧; tiɛ˧˥ 日语读音 NOGARERU韩语罗马 IL CIL现代韩语 일越南语 dật

客家话 [梅县腔] jit8 [宝安腔] jit8 [客英字典] jit8 [海陆腔] rit8 [客语拼音字汇] yid6 [台湾四县腔] jit8粤语 jat6潮州话 因8(逸)

近代音 中古音 喻以母 質韻 入聲 逸小韻 夷質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屑部 ;王力系统:餘母 質部 ;

吴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佚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佚」 說文‧人部「佚」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失
怢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枻(yi4)
    2. 膉(yi4)
    3. 虉(yi4)
    4. 齸(yi4)
    5. 食(yi4)
    6. 异(yi4)
    7. 妷(yi4)
    8. 诣(yi4)
    9. 帠(yi4)
    10. 刈(yi4)
    11. 裔(yi4)
    12. 䣧(yi4)
    13. 嵽(die2)
    14. 蝶(die2)
    15. 艓(die2)
    16. 殜(die2)
    17. 絰(die2)
    18. 跮(die2)
    19. 蜨(die2)
    20. 牒(die2)
    21. 鰈(die2)
    22. 疂(die2)
    23. 咥(die2)
    24. 鞢(die2)
同部首
    1. 儩
    2. 僻
    3. 倇
    4. 㑻
    5. 偋
    6. 例
    7. 𠍄
    8. 𠈩
    9. 侵
    10. 𠈹
    11. 俽
    12. 𠑃
同筆畫
    1. 麦
    2. 劳
    3. 佖
    4. 汥
    5. 邭
    6. 诂
    7. 㚪
    8. 吺
    9. 㳃
    10. 坔
    11. 肒
    12. 坕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