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伯勞

拼音 bó láo

注音 ㄅㄛˊ ㄌㄠˊ

伯勞 詞語解釋

解釋

◎ 伯勞 bóláo

[shrike] 鳥,額部和頭部的兩旁黑色,背部棕紅色,有黑色波狀橫紋。吃昆蟲和小鳥。有的地區叫虎不拉( hǔ·bulǎ)

-----------------
國語辭典
伯勞bó láo ㄅㄛˊ ㄌㄠˊ
  1. 動物名。鳥綱燕雀目伯勞科。種類多,以臺灣常見的紅尾伯勞為例,體型較雀稍大,頭、頸、背部呈珠灰色,至腰部漸轉為紅褐色。常在草坡、疏樹林或農田村舍附近活動,常立於枝柱上。性凶猛,喜食昆蟲、蛙類、蜥蜴。成語中的「勞燕分飛」,勞指的就是伯勞鳥。如:「屏東恆春一帶每年九月後,都有伯勞來訪,我們應當好好保護這批大自然的訪客。」

英語 shrike

德語 Würger (S)​

法語 Laniidae

© 漢典

伯勞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伯勞

  • 雀形目(Passeriformes)伯勞科(Laniidae)鳥類,約64種,體型中等,掠食性;尤指:伯勞亞科(Laniinae)伯勞屬(Lanius)25種鳥類(真伯勞)。能用喙啄死大型昆蟲、蜥蜴、鼠和小鳥。會將捕獲的餌物穿掛在荊刺上,正如人類將肉掛在肉鉤上,故又名屠夫鳥。真伯勞獨居,鳴聲刺耳,灰或灰褐色,常有黑色或白色斑紋。大灰伯勞(L. excubitor)分佈最廣。
  • 俗稱胡不拉,是重要的食蟲鳥類。它們的主要特點是嘴形大而強,上嘴先端具鉤和缺刻,略似鷹嘴。翅短圓,通常呈凸尾狀。腳強健,趾有利鉤。性兇猛,嗜吃小形獸類、鳥類、蜥蜴等各種昆蟲以及其他活動物。大都棲息在丘陵開闊的林地。常棲於樹頂,到地面捕食,捕取後復返回樹枝;常將獵獲物掛在帶刺的樹上,在樹刺的幫助下,將其殺死,撕碎而食之,故有人稱其爲屠夫鳥。巢呈杯狀,置於有棘的樹木或灌叢間。卵上常具有略呈暗褐色的、大小不等的雜斑。它們大多數爲我國的候鳥。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博勞
      2. 孛老
      3. 博勞
      4. 駁駁劣劣
      5. 博通
      6. 袹首
      7. 博古家
      8. 駁糅
      9. 博聞辯言
      10. 豬牢
      11. 肺癆
      12. 乾血癆
      13. 蠽蟧
      14. 堅牢
      15. 同牢
    相關詞語
      1. 伯樂相馬
      2. 伯祖
      3. 伯壎仲篪
      4. 伯喈倒屣
      5. 伯昏
      6. 伯斯
      7. 岐伯
      8. 縣伯
      9. 梁山伯
      10. 穀伯
      11. 袞州八伯
      12. 兗州八伯
      13. 勞怯
      14. 勞動節
      15. 勞攘
      16. 勞落
      17. 勞力密集
      18. 勞農
      19. 一舉手之勞
      20. 穰穰勞勞
      21. 優勞
      22. 效勞
      23. 罷勞
      24. 佚勞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