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zhòng

ㄓㄨㄥˋ

部首 人

部外 4

總筆畫 6

中 狆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4EF2

左右结构

32251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wkhh

ol

nji

25206

拼音 zhòng

注音 ㄓㄨㄥˋ

部首 人 部外 4總筆劃 6

統一碼 4EF2筆順 322512

次 通 標

仲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仲

zhòng ㄓㄨㄥˋ

  1. 兄弟排行次序二:~兄。~弟。
  2. 在當中的:~春(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二月。仲夏、仲秋、仲冬依此類推)。~裁(居間調停、裁判)。
  3. 姓。

英語 middle brother; go between, mediator; surname

德語 mittel (Adj)​,der Zweitälteste (unter Brüdern)​ ,sekundär (Adj, Chem)​,der zweite Monat einer Jahreszeit

法語 intermédiaire,second

© 漢典

仲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仲 zhòng

〈形〉

(1) (會意兼形聲。從人,從中。中亦聲。甲骨文、金文作“中”。本義:排行第二)

(2) 同本義 [in the middle]

仲,中也。——《說文》

仲,中也,言位在中也。——《釋名》

伯其甫、仲、叔、季惟其所當。——《儀禮·士冠禮》

五十以伯仲,周道也。——《禮記·檀弓》。按,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謂之且字,且,薦也。表之以字,所以爲伯、仲、叔、季之藉也。殷禮二十爲字之時,即兼伯仲叔季呼之, 周禮始字不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女子則笄而字即稱伯姬、仲姬。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杜甫《詠懷古蹟》

孰與仲多。——清· 黃宗羲《原君》

(3) 又如:仲子(對兄弟中排行第二者的尊稱;次子);仲兄(次兄;二哥);仲年(次年,第二年);仲弟(二弟);仲叔(兄弟中排行第二者)

(4) 假借爲中。時序、位次居中的,特指每季的第二個月 [second;second month in a season]

以殷仲春。——《書·堯典》

律中仲呂。——《禮記·月令》

凡四時成歲,有春夏秋冬,名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逸周書·周月》

(5) 又如:仲月(每季的第二個月);仲商(即仲秋);仲陽(即仲春);仲呂(中呂。古樂十二律的第六律,又稱“小呂”)

詞性變化

◎ 仲 Zhòng

〈名〉

姓

常用詞組


仲裁仲春仲冬仲家仲秋仲態仲夏
© 漢典

仲 國語辭典

仲ㄓㄨㄥˋzhòng
形
  1. 位置居中的。如:「仲秋」、「仲夏」。《書經·堯典》:「日中星鳥,以殷仲春。」

  2. 兄弟排行,常用伯、仲、叔、季為序,仲是排行第二的。《儀禮·士冠禮》:「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當。」漢·鄭玄·注:「伯仲叔季,長幼之稱。」

  3. 姓。如唐代有仲子陵。

© 漢典
【子集中】【人】 仲·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4

仲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 仲·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4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衆切,蟲去聲。【釋名】父之弟曰仲父。仲,中也,位在中也。【禮·檀弓】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

又樂器。【爾雅·釋樂】大籥謂之產,其中謂之仲,小者謂之箹。

又【水經注】魏明帝鑄銅人二列司馬門外,謂之翁仲。

又姓。高辛氏才子仲堪之後。

又仲孫,複姓。

又與中通。仲春亦曰中春,仲子亦曰中子。【前漢·外戚傳】同產兄弟四人,曰子、孟、中、叔。

© 漢典
【卷八】【人】

仲 《说文解字》

【卷八】【人】
『說文解字』

中也。从人从中,中亦聲。直衆切

『說文解字注』

(仲)中也。白虎通同。伯仲叔季爲長少之次。伯仲見於此。子部曰。季、少偁也。叔則少之假借字也。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者、爲之且字也。且字也者、若尼甫、嘉甫是也。五十以伯仲。乃偁伯某甫、仲某甫。以伯仲而後成字。伯仲之下一字爲且字。且者、薦也。爲伯仲之薦也。伯仲生而已定。故士冠禮字辭曰。伯某甫。雖定此字。而五十以前但偁某甫也。女子筓而字。則曰伯姬、曰仲姬。毛傳於大明曰。仲、中女也。於燕燕曰。仲、字也。皆言婦人也。二傳其實一也。古中仲二字互通。从人中。中亦聲。直衆切。九部。

© 漢典

仲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uŋ˥˧ 唐代读音 *djhiùng djhiùng日语读音 NAKA韩语罗马 CWUNG现代韩语 중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cung5 [海陆腔] chung5 [客语拼音字汇] cung4 [梅县腔] chung5 [东莞腔] zung3 [客英字典] chung5 [宝安腔] cung3 [陆丰腔] chung6粤语 zung6

近代音 照母 東鍾韻 去聲 衆小空;中古音 澄母 送韻 去聲 仲小韻 直衆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冬部 ;王力系统:定母 冬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仲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中」 散氏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6「仲」 說文‧人部「仲」
金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中
狆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種(zhong4)
    2. 祌(zhong4)
    3. 䳋(zhong4)
    4. 狆(zhong4)
    5. 堹(zhong4)
    6. 种(zhong4)
    7. 䱰(zhong4)
    8. 衶(zhong4)
    9. 筗(zhong4)
    10. 众(zhong4)
    11. 㲴(zhong4)
    12. 妕(zhong4)
同部首
    1. 𠊞
    2. 㑣
    3. 僝
    4. 𠇊
    5. 价
    6. 便
    7. 侢
    8. 偂
    9. 修
    10. 㒑
    11. 儼
    12. 𠉝
同筆畫
    1. 讽
    2. 充
    3. 宇
    4. 𠂫
    5. 竹
    6. 𠘷
    7. 汗
    8. 刑
    9. 㐸
    10. 吃
    11. 攷
    12. 夼
初中古詩詞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宋·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