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yí

ㄧˊ

部首 人

部外 3

總筆畫 5

繁體 儀

儀 𠌾 𥪺 𥫃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4EEA

左右结构

324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wyqy|wyry

oik

nsos

24203

拼音 yí

注音 ㄧˊ

部首 人 部外 3總筆劃 5

統一碼 4EEA筆順 32434

常 標

仪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儀

(儀)

yí ㄧˊ

  1. 人的外表或舉動:~態。~表。威~(使人敬畏的嚴肅容貌和舉止)。
  2. 按程序進行的禮節:~式。~仗。司~。
  3. 禮物:賀~。謝~。
  4. 供測量、繪圖、實驗用的器具:~器。
  5. 法制,準則:~刑。“設~立度,可以爲準則”。
  6. 姓。

英語 ceremony, rites gifts; admire

德語 Apparat (S)​,Bräuche (S)​,Erscheinung (S)​,derzeitig, gegenwärtig (Adj)​,Yi (Eig, Fam)

法語 cérémonie,appareil

© 漢典

仪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儀

儀 yí

〈名〉

(1) (形聲。從人,義聲。本義:容止儀表)

(2) 同本義 [appearance;bearing]

令儀令色,小心翼翼。——《詩·大雅》。鄭玄箋:“善威儀,善顏色。”

心質平理,其儀安閒。——《人物誌》

(3) 又如:儀狀(容貌形狀);儀觀(容貌威儀);儀宇(儀容;器量);儀綴(威儀,外觀);儀止(儀表舉止);儀採(儀表風采);儀相(儀表容貌);儀形(儀容;形體);儀狀(儀容形狀);儀望(儀容;外表);儀幹(儀容體格);儀操(儀容節操);儀舉(儀容舉止)

(4) 法度;禮法 [law;moral standard]

儀,度也。——《說文》。徐鍇系傳:“度,法度也。”

置此以爲法,立此以爲儀,將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與不仁,譬之猶分黑白也。——《墨子》

所以宣佈哲人之令德,示民軌儀也。——《國語》

(5) 又如:儀刑(法式,作爲模範);儀令(法令);儀準(法度標準);儀則(法則);儀司(泛稱地方司法機構)

(6) 典範;表率 [model]

望三五以爲像兮,指彭咸以爲儀。——《楚辭》

上者,下之儀也。——《荀子》

(7) 又如:儀範(作爲典範);儀象(以爲模式);儀形(典範;楷模);儀型(楷模,典範)

(8) 禮儀。儀式;禮節 [ceremony;rite;etiquette]

禮儀卒度。——《詩·小雅·楚茨》

肄儀爲位。——《周禮·春官·小宗伯》

十六知禮儀。——《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9) 又如:禮儀(禮節和儀式);儀部(禮部);儀文(禮儀的形式);儀位(禮儀、爵位);儀檢(禮儀法式);儀臺(行禮儀的高臺);儀序(禮儀的秩序);儀制(禮儀制度及其具體規定)

(10) 儀仗 [guard of honor]

儀馬之設,自漢始也。——《事物紀原》

(11) 又如:儀馬(儀仗隊的馬);儀刀(皇帝儀仗中所用的刀);儀劍(儀衛所持之劍);儀衛(儀仗與衛士的統稱);儀駕(皇太后、皇后的儀仗)

(12) 禮物,饋贈給某人或單位的錢或物 [present]

且出此間,備些祭儀。——《古今小說》

(13) 又如:壽儀;謝儀

(14) 測量和記錄觀察量現時值的裝置 [meter;instrument]。如:爆燃儀;應變儀;子午儀

(15) 姓

詞性變化

◎ 儀

儀 yí

〈動〉

(1) 取法;效法 [follow]

儀肖曹之指揮,羨張陳之奇畫。——《抱朴子》

(2) 又如:儀式(取法)

(3) 擬想;推測;忖度 [conjecture]

皆心儀霍將軍女。——《漢書·外戚孝宣許皇后傳》

儀之於民,而度之於羣生。——《國語》

(4) 又如:儀圖(揣想,忖度)

(5) 匹配 [match]

我儀圖之。——《詩·大雅·庶民》。箋:“儀,匹也。”

丹朱憑身以儀之。——《國語·周語上》。韋昭注:“儀,匹也。”

帝體麗明,儀表作貳。——《文選·顏延之·應詔宴曲水作詩》

(6) 又如:儀比(比擬;比匹)

(7) 測度 [measure]。如:儀天(測候天體);儀衡(測度衡量)

常用詞組


儀表儀表堂堂儀鳳儀觀儀節儀器儀容儀式儀態儀刑儀仗儀仗隊
© 漢典
【子集中】【人】 儀·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3

儀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仪”字頭,請參考“儀”字。)
【子集中】【人】 儀·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3

【唐韻】【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𠀤音宜。兩儀,天地也。

又三儀,天地人也。

又容也。【詩·曹風】其儀不忒。

又威儀。【詩·邶風】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又【周禮·地官·保氏】敎國子以六儀,一祭祀,二賔客,三朝廷,四喪紀,五軍旅,六車馬之容。

又【春官·典命】掌諸侯之五儀。【註】公、侯、伯、子、男也。

又【秋官·司儀】掌九儀之賔客𢷤相之禮,以詔儀容辭令揖讓之節。

又唐禮部之長曰大儀。

又【釋名】宜也。得事宜也。

又由儀,笙詩。【序】由儀,萬物之生,各得其宜也。

又象也,法也。【詩·大雅】儀𠛬文王。

又【爾雅·釋詁】匹也。【疏】詩鄘風,實維我儀。

又【周語】丹朱馮身以儀之。【通雅】偶也。謂牉合也。

又度也。【詩·大雅】我儀圖之。

又【揚子·方言】來也。淮穎之閒曰儀。

又儀栗,周邑名。見【左傳·定七年】。

又姓。秦大夫儀楚,漢儀長孺。

又通作擬。【前漢·外戚傳】皆心儀霍將軍女。【註】心儀卽心擬。

又【韻補】叶牛何切,音俄。【揚子·太玄經】陽氣氾施,不偏不頗。物無爭訟,各遵其儀。 本作𠌾。

© 漢典
【卷八】【人】

儀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仪”字頭,請參考“儀”字:)
【卷八】【人】
『說文解字』

度也。从人義聲。魚羈切

『說文解字注』
度也。度、法制也。毛傳曰。儀、善也。又曰。儀、宜也。又曰。儀、匹也。其義相引伸。肆師職曰。古書儀但爲義。今時所謂義、古書爲誼。按如文王傳曰義、善也。此與釋詁及我將傳儀、善也正同。謂此義爲儀之假借字也。从人。義聲。魚羈切。古音在十七部。
© 漢典

仪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i˧˥

粤语 ji4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仪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儀」。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義」 虢叔旅鐘西周晚期集成238「儀」 說文‧人部「儀」 「仪」「仪」
金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儀
𠌾
𥪺
𥫃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㔭(yi2)
    2. 䮊(yi2)
    3. 珆(yi2)
    4. 狏(yi2)
    5. 䄬(yi2)
    6. 蛦(yi2)
    7. 迻(yi2)
    8. 瓵(yi2)
    9. 眙(yi2)
    10. 栘(yi2)
    11. 沶(yi2)
    12. 迤(yi2)
同部首
    1. 㑸
    2. 𠊱
    3. 儝
    4. 侻
    5. 傎
    6. 佊
    7. 㑱
    8. 𠌄
    9. 𠋇
    10. 𠉎
    11. 倍
    12. 𠑖
同筆畫
    1. 议
    2. 叧
    3. 斥
    4. 奶
    5. 示
    6. 疋
    7. 疒
    8. 冚
    9. 氺
    10. 立
    11. 𠚳
    12. 正
初中古詩詞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