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人性论

拼音 rén xìng lùn

注音 ㄖㄣˊ ㄒㄧㄥˋ ㄌㄨㄣˋ

人性论 詞語解釋

解釋
  • 關於人的共同本質的理論。一般指離開人的社會性和階級性去解釋人的共同本質的剝削階級人性論。人的本質,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在階級社會中,具有社會性的人性通常表現為人的階級性,因此不能離開人的階級性去解釋人性。但是社會性並不等同於階級性,把具有社會性的人性完全歸結為人的階級性,也是不確切的。
  • © 漢典

    人性论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人性論 (英國大衛·休謨著書籍)

  • 《人性論》是英國哲學家大衛·休謨創作的哲學著作,以三卷本出版,前兩卷(《論知性》與《論情感》)於1739年出版,第三卷(《論道德》)於1740年出版。
  • 《人性論》從社會角度而非自然科學角度探討了基於公共意見與信念而形成的人的社會本性。全書分三卷,分別爲“論知性”、 “論情感”、“論道德”。第一卷闡述認識論,主要說明了知識的起源、分類和範圍,人的認識能力和界限,以及推理的性質和作用等內容。第二卷以感覺性觀點說明倫理學和美學問題,認爲快樂的感覺是善和美的共同基礎。第三卷是在前兩卷基礎上對道德問題的全面闡述。
  • 《人性論》中休謨對人性的分析開啓了西方道德哲學中的情感主義。他認爲對於人性的分析不能從理性的抽象原則出發,而應着眼於符合心理法則、表現出價值傾向的現實的個人。他對人性透徹的分析以及對道德善惡標準的界定,爲當代政治哲學和道德哲學提供了論說的話題。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仁丹胡须
      2. 仁诲
      3. 仁丹胡
      4. 仁谨
      5. 仁兄
      6. 仁明
      7. 夸論
      8. 咨論
      9. 却論
      10. 灵宪
    相關詞語
      1. 人文科学
      2. 人工流产
      3. 人小鬼大
      4. 人皮囤
      5. 人头罗刹
      6. 人木
      7. 末人
      8. 大官人
      9. 忙人
      10. 郢人
      11. 奥里亚人
      12. 下等人
      13. 论道经邦
      14. 论讨
      15. 论官
      16. 论秀
      17. 论资排辈
      18. 论文
      19. 商论
      20. 环论
      21. 归论
      22. 放论
      23. 乡论
      24. 诠论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