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五四運動

拼音 wǔ sì yùn dòng

注音 ㄨˇ ㄙˋ ㄩㄣˋ ㄉㄨㄥˋ

五四運動 詞語解釋

解釋

◎ 五四運動 Wǔ-Sì Yùndòng

[the May 4th Movement of 1919] 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遊行示威,抗議巴黎和會承認日本接管德國侵佔我國山東的各種特權的無理決定,運動很快擴大到全國

-----------------
國語辭典
五四運動wǔ sì yùn dòng ㄨˇ ㄙˋ ㄩㄣˋ ㄉㄨㄥˋ
  1. 民國八年五月四日發生的學生愛國運動。起因為巴黎和會中列強對中國山東問題的漠視,消息傳回國內,導致北京學生激烈抗議,此一運動不久即擴大範圍於全國各界。後轉為要求檢討傳統舊習的新文化運動,對中國政治、社會、文化、思想影響甚鉅。

英語 May Fourth Movement, Chinese national renewal movement that started with 4th May 1919 protest against the Treaty of Versailles

德語 Bewegung des vierten Mai (S, Gesch)​

法語 Mouvement du 4-Mai

© 漢典

五四運動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五四運動 (1919年青年學生組織的愛國運動)

  •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爲主,廣大羣衆、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 從1918年11月的“公理戰勝強權”慶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會議,短短兩個月時間,當時的中國充分詮釋了“自古弱國無外交”的定律,所謂的“公理戰勝強權”不過是一個美麗的童話。面對這樣屈辱的局面,從5月4日開始,北京的學生紛紛罷課,組織演講、宣傳,隨後天津、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的學生、工人也給予支持。
  • 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爲“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注意這裏的“封建”一詞是泛化的封建觀),並以此運動作爲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舞蹈治療
      2. 武巾
      3. 武志
      4. 侮食
      5. 午漏
      6. 武藝
      7. 瞤动
      8. 掘洞
      9. 碧洞
      10. 澒洞
      11. 迷樂洞
      12. 青草峒
    相關詞語
      1. 五秀
      2. 五色線
      3. 五行相剋
      4. 五石六鷁
      5. 五斗腰
      6. 五小工業
      7. 褚五
      8. 八瓣兒五
      9. 拔十失五
      10. 格五
      11. 十三號星期五
      12. 一百五
      13. 動競
      14. 動詞
      15. 動蕩
      16. 動名詞
      17. 動彈不得
      18. 動脈脂肪沉積
      19. 勾動
      20. 婦女運動
      21. 精彩生動
      22. 牽動
      23. 風不來,樹不動
      24. 嵬然不動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