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二十四节气

拼音 èr shí sì jié qì

注音 ㄦˋ ㄕˊ ㄙˋ ㄐㄧㄝ ˊ ㄑㄧˋ

二十四节气 詞語解釋

解釋

◎ 二十四節氣 èrshísì jiéqì

[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 中國古代根據氣候對一年進行的節令劃分。即指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
國語辭典
二十四節氣èr shí sì jié qì ㄦˋ ㄕˊ ㄙˋ ㄐㄧㄝˊ ㄑㄧˋ
  1. 為古代曆法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所劃分。指一年中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二十四個節氣。對農耕步驟有重要的提示作用。也稱為「二十四節」、「二十四氣」。

© 漢典

二十四节气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二十四節氣 (曆法)

  • 二十四節氣(24 solar terms),是指干支歷(太陽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爲24等份,每一等份爲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依據黃道面劃分制定,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太陽曆範疇。它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着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二十四節氣在上古時代已訂立,到漢代吸收入《太初曆》作爲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二十四節氣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
  • 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爲“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當今使用的農曆吸收了干支歷“二十四節氣”成分作爲曆法補充,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來符合迴歸年,形成陰陽合曆。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贰府
      2. 贰情
      3. 贰守
      4. 樲棘
      5. 贰官
      6. 贰功
      7. 驱动器
      8. 断契
      9. 等契
      10. 委弃
      11. 杂器
      12. 慢弃
    相關詞語
      1. 二司
      2. 二应
      3. 二万五千里长征
      4. 二人世界
      5. 二次曲线
      6. 二道
      7. 朝三暮二
      8. 少一缺二
      9. 有死无二
      10. 得二
      11. 知一而不知二
      12. 划一不二
      13. 气呼呼
      14. 气骄志满
      15. 气魄
      16. 气义
      17. 气化
      18. 气骨
      19. 禅和气
      20. 嫩气
      21. 津气
      22. 瑞气
      23. 煗气
      24. 下气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