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中秋節

拼音 zhōng qiū jié

注音 ㄓㄨㄥ ㄑㄧㄡ ㄐㄧㄝ ˊ

中秋節 詞語解釋

解釋

◎ 中秋節 Zhōngqiūjié

[the Mid-autumn Festival (15th day of the 8th lunar month)] 中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八月十五日,這一天有賞月、吃月餅的風俗

-----------------
國語辭典
中秋節zhōng qiū jiéㄓㄨㄥ ㄑㄧㄡ ㄐㄧㄝˊ
  1. 農曆八月十五日。因居秋季三月之中,故稱為「中秋節」,民俗於是日全家團聚,吃月餅賞月。宋.吳自牧《夢粱錄.卷四.中秋》:「八月十五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也稱為「八月節」、「團圓節」、「秋節」、「中秋」。

英語 the Mid-Autumn Festival on 15th of 8th lunar month

德語 Mondfest, Mittherbstfest

法語 Fête de la mi-automne

© 漢典

中秋節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中秋節

  •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衆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爲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爲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爲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爲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鍾官
      2. 終日不倦
      3. 蔠葵
      4. 忠幹
      5. 忠靜冠
      6. 終斬
      7. 掠劫
      8. 徼訐
      9. 甘泉必竭
      10. 算結
      11. 猛捷
      12. 糾結
    相關詞語
      1. 中散大夫
      2. 中果皮
      3. 中廚
      4. 中甸
      5. 中落
      6. 中九
      7. 國中
      8. 節中
      9. 無形之中
      10. 寰中
      11. 眾中
      12. 期中
      13. 節母
      14. 節序
      15. 節人
      16. 節使
      17. 節檢
      18. 節取
      19. 禮節
      20. 故生枝節
      21. 彌節
      22. 廣播節
      23. 清風亮節
      24. 詩節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