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不露声色

拼音 bù lù shēng sè

注音 ㄅㄨˋ ㄌㄡˋ ㄕㄥ ㄙㄜˋ

不露声色 詞語解釋

解釋

◎ 不露聲色 bùlù-shēngsè

[show one's feelings neither in voices nor in facial expressions;not betray one's feeling or intentions] 不讓心裏的打算從話音和臉色上流露出來

但他另有主張,在漢奸面前先不露聲色,暗中觀察觀察再說

-----------------
國語辭典
不露聲色bù lòu shēng sèㄅㄨˋ ㄌㄡˋ ㄕㄥ ㄙㄜˋ
  1. 不將內心感情流露出來。形容鎮靜、沉著。如:「他一點都不露聲色,好像沒發生任何事一般。」也作「不露神色」。反勃然變色﹑喜形於色﹑義形於色

© 漢典

不露声色 成語解釋

不露聲色

【解釋】聲:說話的聲音;色:臉上的表情。心裏的打算不在說話和臉色上顯露出來。

【出處】《資治通鑑·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好以甘言啗人,而陰中傷之,不露辭色。”

【示例】你看它,埋沒地下,~,生命的每一秒種都在爲完成自己的使命而苦鬥。 ◎曹石《根的情操》

【近義詞】不動聲色、面不改色

【反義詞】面如土色、失魂落魄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不讓自己感情流露

© 漢典

不露声色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不露聲色

  • 不露聲色:詞語
  • 不露聲色:Jam演唱歌曲
  • 不露聲色 (詞語)

  • 不露聲色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bù lù shēng sè,意思是指心裏的打算不在說話和臉色上顯露出來。出自 《資治通鑑·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布絮
      2. 布摆
      3. 部落
      4. 部集
      5. 布那喀
      6. 布奠
      7. 咸涩
      8. 嗌塞
      9. 古歰
      10. 淤塞
      11. 干涩
      12. 省穑
    相關詞語
      1. 不足言
      2. 不入俗
      3. 不理会
      4. 不利市
      5. 不霁
      6. 不著忙
      7. 决不
      8. 要不
      9. 了不
      10. 敢不
      11. 侯不
      12. 夫不
      13. 色胆如天
      14. 色宠
      15. 色容
      16. 色若死灰
      17. 色额
      18. 色丝
      19. 耽色
      20. 钟皷之色
      21. 霜色
      22. 疾言厉色
      23. 秀色
      24. 调色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