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不识之无

拼音 bù shí zhī wú

注音 ㄅㄨˋ ㄕˊ ㄓ ㄨˊ

不识之无 詞語解釋

解釋
  •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僕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後以“不識之無”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
  • -----------------
    國語辭典
    不識之無bù shì zhī wúㄅㄨˋ ㄕˋ ㄓ ㄨˊ
    1. 之無,唐代白居易出生六七個月時,即能辨別「之」、「無」二字。見《舊唐書.卷一六六.白居易傳》。故後世用以比喻極淺顯易懂的字。不識之無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清.黃景仁〈除夕述懷〉詩:「有兒名一生,廢學增痴憨;曾不識之無,但索梨與柑。」

    © 漢典

    不识之无 成語解釋

    不識之無

    【解釋】連“之”字、“無”字都不認識。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

    【出處】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僕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近義詞】不識一丁

    【反義詞】學富五車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人不識字

    © 漢典

    不识之无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不識之無

  • 不識之無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 bù shí zhī wú,意思是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出自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布挥
      2. 布笔
      3. 步位
      4. 布濩
      5. 怖忌
      6. 布罪
      7. 越吴
      8. 支吾
      9. 鉏吾
      10. 哰哰唔唔
      11. 冗芜
      12. 檐梧
    相關詞語
      1. 不识东家
      2. 不死山
      3. 不落忍
      4. 不平生
      5. 不偶
      6. 不耻相师
      7. 已不
      8. 敢不
      9. 险不
      10. 哑不
      11. 兀的不
      12. 可不
      13. 无耳
      14. 无有
      15. 无为法
      16. 无选
      17. 无伤大雅
      18. 无遗类
      19. 音信杳无
      20. 称家之有无
      21. 文无
      22. 略识之无
      23. 能无
      24. 决无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