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不識廬山真面目

拼音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注音 ㄅㄨˋ ㄕˊ ㄌㄨˊ ㄕㄢ ㄓㄣ ㄇㄧㄢˋ ㄇㄨˋ

不識廬山真面目 詞語解釋

解釋
  • 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後用以喻認不清事物的真相或本質。
  • -----------------
    國語辭典
    不識廬山真面目bù shì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ㄅㄨˋ ㄕˋ ㄌㄨˊ ㄕㄢ ㄓㄣ ㄇㄧㄢˋ ㄇㄨˋ
    1. 無法認識廬山的全貌。語出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後常用此語來比喻人因陷於事物環境中,以致只見局部,不能知道事物的全面。如:「在這紫禁城中,東逛西逛,也只能欣賞一隅,真有不識廬山真面目之憾啊!」也可引喻對刻意遮掩的事物難窺究竟。如:「到底誰是天字第一號?不識廬山真面目。」

    英語 lit. not to know the true face of Lushan Mountain, fig. can't see the forest for the trees

    © 漢典

    不識廬山真面目 成語解釋

    【解釋】比喻認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質。

    【出處】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示例】革命家,終會在大風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夠--只見長江滾滾來,~! ◎郭小川《萬里長江橫渡》詩

    【語法】複句式;作謂語、分句;形容不識事物的本質

    © 漢典

    不識廬山真面目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不識廬山真面目 (成語)

  • 成語“不識廬山真面目”,形容由於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尚不全面,故不識事物其真正本質;微畫雕《不識廬山真面目》取蘇軾《題西林壁》詩意,用圖像化方式來刻畫出從正面、側面;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 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本來的面目,是因爲我自己身在廬山之中。所以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要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不識廬山眞面目
      2. 部系
      3. 布諭
      4. 部委
      5. 布朗族
      6. 怖駭
      7. 布展
      8. 曹牟
      9. 重陽木
      10. 十羊九牧
      11. 木槨墓
      12. 攔道木
      13. 踏滾木
    相關詞語
      1. 不聞不問
      2. 不是了處
      3. 不算什麼
      4. 不防頭
      5. 不加小心
      6. 不辭
      7. 敢不
      8. 非不
      9. 啞不
      10. 卻不
      11. 遮不
      12. 胡不
      13. 目下十行
      14. 目送手揮
      15. 目呼
      16. 目不轉睛
      17. 目眹
      18. 目定口呆
      19. 千里目
      20. 中目
      21. 憬然赴目
      22. 耳目
      23. 拭目
      24. 案劍瞋目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