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不分皂白

拼音 bù fēn zào bái

注音 ㄅㄨˋ ㄈㄣ ㄗㄠˋ ㄅㄞˊ

不分皂白 詞語解釋

解釋
  • 《詩•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漢·鄭玄箋:“胡之言何也,賢者見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別皁白言之於王也。”後以“不分皁白”謂不分黑白,不辨是非。
  • 亦作:不分青白
  • -----------------
    國語辭典
    不分皁白bù fēn zào báiㄅㄨˋ ㄈㄣ ㄗㄠˋ ㄅㄞˊ
    1. 不分黑白。比喻人不能辨別是非情由,只憑一時衝動魯莽做事。「皁」文獻異文作「皂」。《詩經.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忘」句下漢.鄭玄.箋:「賢者見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別皂白言之於王也。」《西遊記.第一四回》:「你怎麼不分皂白,一頓打死?全無一點慈悲好善之心。」也作「不分青紅皁白」、「不顧青紅皁白」、「不管青紅皁白」、「不管皁白」、「不知皁白」、「不問青紅白皁」、「不問青紅皁白」、「皁白不分」。反明辨是非﹑是非分明

    © 漢典

    不分皂白 成語解釋

    不分皁白

    【解釋】皁: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出處】《詩經·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漢·鄭玄箋:“胡之言何也,賢者見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別皁白言之於王也。”

    【示例】我們被他哄了,不拿得他,卻被這裏人~,混打這番,把同伴人驚散。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九

    【近義詞】混淆黑白、是非不分、混爲一談

    【反義詞】是非分明、黑白分明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比喻不弄清緣由,處事不當

    © 漢典

    不分皂白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不分皁白

  • 不分皁白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bù fēn zào bái,意思是不分黑白,不分是非,比喻不分是非曲直。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步快
      2. 布罪
      3. 步师
      4. 布被瓦器
      5. 布币
      6. 布袋里老鸦
    相關詞語
      1. 不是不
      2. 不正
      3. 不犯著
      4. 不敌
      5. 不承望
      6. 不来神
      7. 非不
      8. 从不
      9. 善不
      10. 则不
      11. 岂不
      12. 能不
      13. 白鹄
      14. 白马寺
      15. 白茅人
      16. 白狗
      17. 白鸠
      18. 白麟
      19. 清白
      20. 刷白
      21. 论黄数白
      22. 箭竿白
      23. 注玄尚白
      24. 雪白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