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gé

lì

lí

ㄍㄜˊ

ㄌㄧˋ

ㄌㄧˊ

部首 艸

部外 19

總筆畫 25

𧅳 𡔉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扩展A U+457B

上下结构

122125412544135221153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gmx

tmmp

ealt

44212

拼音 gé lì lí

注音 ㄍㄜˊ ㄌㄧˋ ㄌㄧˊ

部首 艸 部外 19總筆劃 22

統一碼 457B筆順 1221254125441352211535

䕻 基本解釋

英語 to adhere to; to stick together

© 漢典
【申集上】【艸】 䕻·康熙筆画:25 ·部外筆画:19

䕻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䕻·康熙筆画:25 ·部外筆画:19

【唐韻】呂支切【韻會】鄰知切,𠀤音離。【博雅】著也。【說文】草木附麗地而生也。

又郞計切,音麗。義同。

又與蘪通。見蘪字註。 【集韻】或作𡔉。通作麗。

© 漢典
【卷一】【艸】

䕻 《说文解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艸木相附䕻土而生。从艸麗聲。《易》曰:“百榖艸木䕻於地。”呂支切

『說文解字注』

(䕻)艸木生箸土。箸丈略切。此依韵㑹引。从艸。麗聲。此當云從艸麗、麗亦聲。呂支郞計二切。十六部。易曰。百穀艸木麗於地。此引易彖傳說從艸麗之意也。凡引經傳。有證字義者。有證字形者。有證字音者。如艸木麗於地。說從艸麗。豐其屋。說從宀豐。皆論字形耳。陸氏易釋文乃云說文作䕻作?。不亦謬哉。他如?字之引夏書。㓝字、相字、㬜字、和字、葬字、庸字、?字之引易。轡字之引詩。有字之引春秋傳。?字之引孝經說。罔字之引孟子。易字之引祕書。畜字之引淮南王。公字之引韓非。皆說字形㑹意之恉。而學者多誤會。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鮥(ge2)
    2. 葛(ge2)
    3. 櫊(ge2)
    4. 諽(ge2)
    5. 韚(ge2)
    6. 愅(ge2)
    7. 鬲(ge2)
    8. 臵(ge2)
    9. 呄(ge2)
    10. 觡(ge2)
    11. 䈓(ge2)
    12. 㗆(ge2)
    13. 瓥(li4)
    14. 悷(li4)
    15. 唎(li4)
    16. 鷅(li4)
    17. 䴄(li4)
    18. 蒚(li4)
    19. 轣(li4)
    20. 䰜(li4)
    21. 丽(li4)
    22. 躒(li4)
    23. 礰(li4)
    24. 涖(li4)
    25. 穲(li2)
    26. 犁(li2)
    27. 囄(li2)
    28. 褵(li2)
    29. 㴝(li2)
    30. 梸(li2)
    31. 䄜(li2)
    32. 梨(li2)
    33. 犂(li2)
    34. 柂(li2)
    35. 鲡(li2)
    36. 鑗(li2)
同部首
    1. 蕋
    2. 芾
    3. 蓼
    4. 薆
    5. 䕭
    6. 蒾
    7. 䔜
    8. 蘔
    9. 䒞
    10. 萹
    11. 蔷
    12. 葑
同筆畫
    1. 籟
    2. 驋
    3. 玁
    4. 轢
    5. 㸎
    6. 鼴
    7. 罏
    8. 躚
    9. 黐
    10. 蘻
    11. 籧
    12. 蘱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