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lì

ㄌㄧˋ

部首 木

部外 9

總筆畫 13

栗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A U+3B9A

上下結構

21253434112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hlws

ywd

idof

21904

拼音 lì

注音 ㄌㄧˋ

部首 木 部外 9總筆劃 13

擴展A 3B9A筆順 2125343411234

㮚 基本解釋

●㮚

lì ㄌㄧˋ


  1. 同「栗」。《説文•肉部》:「𠧪,木也。」《玉篇•木部》:「㮚,今作栗。」《周禮•天官•籩人》:「加籩之實,蔆、芡、㮚、脯。」
  2. 古代金工的一種。《周禮•考工記•序》:「攻金之工:築、冶、鳧、㮚、段、桃。」

英語 (an ancient form of 栗) the chestnut tree, a kind of metalwork in ancient times

【漢典】
【辰集中】【木】 㮚·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9

㮚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 㮚·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9

【玉篇】古文栗字。註見六畫。【周禮·冬官考工記】攻金之工六:築冶鳧㮚段桃。㮚氏爲量者。

【漢典】
【卷七】【𠧪】

㮚 《說文解字》

【卷七】【𠧪】
《說文解字》

木也。从木,其實下垂,故从𠧪。𣡷,古文㮚从西从二𠧪。徐巡說:木至西方戰㮚。力質切

《說文解字注》

(㮚)栗木也。三字句。舊刪栗字,非也。叚借爲戰栗。从𠧪木,𠧪字今補。會意。力質切。十二部。其實下𡍮,故从𠧪。說从𠧪之意。

(𣡷)古文㮚。古鍇作籒,今依大徐。籒文𠧪从三𠧪,則籒文㮚亦當从三𠧪。玉篇曰:𣡼籒文是也。疑許書本一古一籒並載,轉寫佚亂之。从西。㢴部曰:𠧪古文㢴。疑篆體當从卥,隸變作栗者,𥩈取古文从西之意。从二𠧪。徐巡說木至西方戰栗也。引徐說,說从西之意。後漢書杜林傳曰:泲南徐巡始師事衛宏,後更受林學。林於西州得桼書古文尙書一卷,雖遭艱困,握持不離。衛、徐能傳之。於是古文遂行。論語: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字从西者,取西方揫斂戰栗之意。葢堯典、皋陶謨寬而栗,壁中古文尙書作𣡷,而徐巡說之如此也。陧,凶也。亦徐說秦誓語。

【漢典】

㮚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栗」後2.16.13合10934 「栗」包2.257 「栗」說文古文 「栗」長沙砂子塘西漢墓木封泥匣 「㮚」
「栗」前2.19.3合36902 「栗」包2.264 「栗」說文‧𠧪部 「栗」孔褒碑
「栗」包簽 「栗」熹.公羊.文二年
甲骨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栗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瓥(li4)
    2. 詈(li4)
    3. 粝(li4)
    4. 儮(li4)
    5. 禲(li4)
    6. 蜊(li4)
    7. 秝(li4)
    8. 礰(li4)
    9. 㿛(li4)
    10. 慄(li4)
    11. 䴄(li4)
    12. 娳(li4)
同部首
    1. 櫓
    2. 柾
    3. 杏
    4. 槬
    5. 㯨
    6. 桳
    7. 梦
    8. 棆
    9. 㮷
    10. 柲
    11. 㰖
    12. 桋
同筆畫
    1. 鹎
    2. 搹
    3. 蓎
    4. 遠
    5. 塒
    6. 㟱
    7. 滫
    8. 填
    9. 溙
    10. 塱
    11. 鄤
    12. 獂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