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shí

ㄕˊ

部首 日

部外 6

總筆畫 10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A U+3AED

上下結構

251112112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jffu

agdi

kbds

60341

拼音 shí

注音 ㄕˊ

部首 日 部外 6總筆劃 10

擴展A 3AED筆順 2511121124

㫭 基本解釋

● 㫭

shí ㄕˊ


  1. 〈韓〉俗「時」字。
【漢典】
【辰集上】【日】 時·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時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㫭”字頭,请參考“時”字。)
【辰集上】【日】 時·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古文〕旹【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𠀤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爲四時。【又】三月而爲一時。

又【韻會】辰也,十二時也。

又【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于兹。【朱傳】可以止于是,而築室矣。

又【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疏】謂伺虎不在家時而往謝之。

又【博雅】善也。【廣韻】中也。

又地名。【左傳·莊九年】戰于乾時。【註】乾時,齊地。時水在樂安界,岐流旱則竭涸,故曰乾時。

又姓。【廣韻】良吏傳有時苗。《何氏姓苑》云:今鉅鹿人。

又與塒同。【詩·王風】雞棲于塒。【釋文】塒,本亦作時。

又【韻補】叶上紙切。【王粲·七釋】不以志易道,不以身後時。進德修業,與世同理。

又叶側吏切。【屈原·離騷】忳鬰邑余侘傺兮,吾獨窮苦乎此時也。叶下態,態音替。

【漢典】
【卷七】【日】

↳時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㫭”字頭,请參考“時”字:)
【卷七】【日】
《說文解字》

四時也。从日寺聲。旹,古文時从之日。市之切

《說文解字注》

(時)四時也。本春秋冬夏之稱,引伸之爲凡歲月日刻之用。釋詁曰:時,是也。此時之本義,言時則無有不是者也。廣雅曰:時,伺也。此引伸之義,如不能辰夜,遠猶辰告傳皆云辰時也是也。从日寺聲。市之切。一部。


(旹)古文時,从日㞢作。之聲也。小篆从寺,寺亦之聲也。漢隷亦有用旹者。

【漢典】

㫭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㖷(shi2)
    2. 宲(shi2)
    3. 旹(shi2)
    4. 姼(shi2)
    5. 炻(shi2)
    6. 蚀(shi2)
    7. 飠(shi2)
    8. 寔(shi2)
    9. 㫑(shi2)
    10. 嵵(shi2)
    11. 竍(shi2)
    12. 溡(shi2)
同部首
    1. 曈
    2. 昴
    3. 曢
    4. 暏
    5. 晀
    6. 暩
    7. 晡
    8. 㬕
    9. 㫵
    10. 㫦
    11. 暺
    12. 晉
同筆畫
    1. 㑭
    2. 䍩
    3. 莊
    4. 䓓
    5. 粅
    6. 㑨
    7. 悈
    8. 倃
    9. 㛡
    10. 哽
    11. 窉
    12. 逌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