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nié

ㄋㄧㄝˊ

部首 巾

部外 19

總筆畫 22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A U+386A

左右結構

252344351322212151535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mhet

lbbse

liyr

42247

拼音 nié

注音 ㄋㄧㄝˊ

部首 巾 部外 19總筆劃 22

擴展A 386A筆順 2523443513222121515354

㡪 基本解釋

●㡪


  1. 同「𢅼」。

英語 the varnish on the floor, to erase; to obliterate, to scribble

【漢典】
【寅集中】【巾】 𢅼·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8

↳𢅼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㡪”字頭,请參考“𢅼”字。)
【寅集中】【巾】 𢅼·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8

【唐韻】乃昆切,音黁。【說文】墀地以巾𢵢之。【類篇】以巾拭墀。

又【玉篇】著也。塗也。

又【集韻】奴回切,音捼。

又乃坦切,音攤。義𠀤同。

又【廣韻】奴案切【集韻】乃旦切,𠀤難去聲。巾撋也。

【漢典】
【卷七】【巾】

↳𢅼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㡪”字頭,请參考“𢅼”字:)
【卷七】【巾】
《說文解字》

𡎰地,以巾𢵢之。从巾夒聲,讀若水溫㬮也。一曰箸也。乃昆切

《說文解字注》

(㡪)𡎰地也。也字今補。土部曰:墀者,涂地也。然則𡎰地卽涂地也。漢書楊雄傳曰:㡪人亡則匠石輟斤而不敢妄斲。服虔曰:㡪,古之善塗墍者,施廣領大袖以仰塗,而領袖不污。按服注不言涂地。然仰涂如此其善,則涂地更可知矣。㡪人卽莊子郢人。 㠯巾𢵢之,从巾。說从巾之意也。𢵢葢卽手部捪字,今之抆字。捪者,撫也。涂地以巾,按而摩之,如今之擦漆,故其字从巾。巾𢵢廣韵作巾捫,集韵作巾撋。𡖀聲,讀若水溫㬮。𡖀聲各本作夒聲,篆體各本皆誤作𢅼,今正。按許讀如㬮。大徐據唐韵乃昆切。玉篇奴昆切,葢古溫㬮之㬮讀乃昆切。玉篇、曹憲廣雅音、廣韵又乃回奴回切,則乃昆之轉,脂文之合。廣韵又奴案切,則依說文㬮字今音。莊子釋文引漢書音義音溫,一本作混與乃昆一音相近。韋昭乃回反,則乃回一音之所本也。乃昆之音因於𡖀聲,𡖀者古文婚字,見女部。車部𨏵以爲聲,亦讀若閔,然則此爲𡕽聲,而非夒聲明甚,夒在尤幽部,轉入蕭宵肴豪部,𣃔不得反以乃昆也。顧夒孰𡕽生。說文及漢書㡪乃譌𢅼,賴可據音以證其形。而師古注漢書妄云乃高反,是其形終古不可正矣。今漢書字竟作獿,莊子釋文竟作懮,莫能諟正。近盧召弓重刻莊子音義,又改音溫作音鐃,可不急辨其非哉。乃昆之音可爲乃回,而𣃔不可爲乃高。斯聲音自然之理,學者所當究心也。十三部。○又按廣韵、集韵六豪內皆無𢅼乃高切之語,且師古明云㡪,抆拭也,故謂塗者爲㡪人。其語故依傍說文及漢書音義,其音必同漢書音義,𣃔不自造乃高一反先於乃回一反也。葢師古之後字誤作獿。而後有妄改顔注者耳。一曰箸也。箸直略反。此別一義。

【漢典】

㡪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苶(nie2)
同部首
    1. 㠿
    2. 幢
    3. 幱
    4. 帡
    5. 㡄
    6. 幔
    7. 幈
    8. 幂
    9. 幕
    10. 幣
    11. 㡉
    12. 帘
同筆畫
    1. 圝
    2. 䳽
    3. 㰚
    4. 䜠
    5. 䘉
    6. 䮶
    7. 矓
    8. 欈
    9. 䶜
    10. 鷖
    11. 籧
    12. 灘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