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山

部外 14

總筆畫 17

嶷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A U+381C

左右結構

25235311345452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mxth

upko

llxi

27781

部首 山 部外 14總筆劃 17

擴展A 381C筆順 25235311345452134

㠜 基本解釋

● 㠜


  1. 同「嶷」。

英語 (same as 嶷) young kids smart and familiar with human affairs, range of mountains in Hunan Province

【漢典】
【寅集中】【山】 嶷·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4

↳嶷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㠜」字頭,请參考「嶷」字。)
【寅集中】【山】 嶷·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4

【唐韻】【集韻】語其切【韻會】疑其切,𠀤音宜。【說文】九嶷山,舜所葬,在零陵營道。從山疑聲。【元結·九嶷山記】山方二千餘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稱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謂之九嶷。通作疑。【前漢·武帝紀】祀虞舜於九疑。

又【屈原·離騷】九疑𦆯其竝迎。

又【玉篇】魚力切【集韻】【類篇】【韻會】鄂力切,𠀤音逆。【說文】小兒有知也。本作㘈。今文作嶷。【詩·大雅】克岐克嶷。【箋】嶷,識也,其貌嶷嶷然,有所識別也。

又【史記·帝嚳紀】其色郁郁,其徳嶷嶷。【註】徳高也。 【集韻】或作懝。

【漢典】
【卷九】【山】

↳嶷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㠜」字頭,请參考「嶷」字:)
【卷九】【山】
《說文解字》

九嶷山,舜所葬,在零陵營道。从山疑聲。語其切

《說文解字注》

(嶷)九嶷山也。舜所葬。海內經。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畍中。郭云。山今在零陵營道縣南。其山九溪皆相似。故云九疑。古者總名其地爲蒼梧也。在零陵營道。山在今湖南永州府寧遠縣南六十里、桂陽州藍山縣西南五十里。从山。疑聲。語其切。一部。按諸書多作九疑。惟山海經作嶷。音疑。而郭注亦作九疑。

【漢典】

㠜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嶷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縌(ni4)
    2. 㲡(ni4)
    3. 氼(ni4)
    4. 㦐(ni4)
    5. 膩(ni4)
    6. 誽(ni4)
    7. 腻(ni4)
    8. 伲(ni4)
    9. 䀑(ni4)
    10. 嬺(ni4)
    11. 堄(ni4)
    12. 匿(ni4)
同部首
    1. 崻
    2. 岦
    3. 屺
    4. 嵂
    5. 嵑
    6. 岽
    7. 嶠
    8. 崢
    9. 㠧
    10. 嶎
    11. 㞯
    12. 岸
同筆畫
    1. 麯
    2. 䊢
    3. 澀
    4. 擯
    5. 褺
    6. 䠾
    7. 鬂
    8. 藄
    9. 聴
    10. 魋
    11. 䢰
    12. 嚏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