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夕

部外 2

總筆畫 5

升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扩展A U+3688

左右结构

3541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qfh

nij

rsed

24200

部首 夕 部外 2總筆劃 5

統一碼 3688筆順 35412

㚈 基本解釋

© 漢典
【子集下】【十】 升·康熙筆画:4 ·部外筆画:2

升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㚈”字頭,請參考“升”字。)
【子集下】【十】 升·康熙筆画:4 ·部外筆画:2

【唐韻】識蒸切【集韻】【韻會】書蒸切,𠀤音陞。【說文】籥也。十合爲升。【前漢·律歷志】升者,登合之量也。古升上徑一寸,下徑六分,其深八分。龠十爲合,合十爲升。

又成也。【禮·樂記】男女無辨則亂升。

又【廣韻】布八十縷爲升。【禮·雜記】朝服十五升。

又卦名。【易·升卦】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又降之對也。【書·畢命】道有升降。【註】猶言有隆有汙也。

又登也,進也。【詩·小雅】如日之升。【易·坎象】天險不可升也。

又【前漢·梅福傳】民有三年之儲曰升平。

© 漢典
【卷十四】【斗】

升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㚈”字頭,請參考“升”字:)
【卷十四】【斗】
『說文解字』

十龠也。从斗,亦象形。識蒸切文十七

『說文解字注』

(升)十合也。十合各本作十龠。誤。今正。律曆志曰。合龠爲合。十合爲升。十升爲斗。十斗爲斛。而五量嘉矣。作十龠則不可通。古經傳登多作升。古文叚借也。禮經注曰。布八十縷爲升。升字當爲登。今之禮皆爲升。俗誤已行久矣。按今俗所用又作陞。經有言升不言登者、如周易是也。有言登不言升者、左傳是也。从斗。象形。斛左耳爲升。右耳爲合。?以象耳形也。各本作亦象形。非。識蒸切。六部。合龠爲合。龠容千二百黍。十字各本無。今補。不補則五量惟升斗斛見於本書。且失其相絫之數矣。絫下云。增也。一曰十黍之重。正爲銖字張本。鬲下云。鼎屬。實五觳。又云。斗二升曰觳。正爲角部觳下無此義、故補之。亼部合下無一曰十龠爲合之文。龠部下無一曰龠容千二百黍之文。此處之當補、正同鬲下。非沾足也。合龠爲合。見律曆志。而尙書正義引作十龠。月令正義引作合。通典引作十。六典說唐制作合。是漢書古本不同。要以下文云合者合龠之量、躍於龠、合於合、廣雅二龠曰合、𣃔之。知十龠之非矣。古者一分一合謂之判合。叚是十龠、則此量不得名合。不得云合於合、合二龠爲合。猶之十二銖㒳之爲兩也。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夞
    2. 舛
    3. 夠
    4. 舜
    5. 夙
    6. 多
    7. 外
    8. 㚉
    9. 舝
    10. 㚋
    11. 夜
    12. 夝
同筆畫
    1. 𠃞
    2. 兄
    3. 扔
    4. 艽
    5. 㣔
    6. 䒓
    7. 犰
    8. 𠕄
    9. 㘦
    10. 它
    11. 汈
    12. 㕣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