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部首

异体字

部首 月

部外 7

总笔画 11

炙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扩展B U+266E7

左右结构

35413544334

五笔

仓颉

郑码

etoy

bhef

qruo

部首 月 部外 7总笔画 11

扩展B 266E7笔顺 35413544334

𦛧 基本解释

● 𦛧


  1. 同“炙”。
【漢典】
【未集下】【肉】 𦛧·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𦛧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 𦛧·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集韻】同炙。

【漢典】
【卷十】【炙】

↳炙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𦛧”字头,请参考“炙”字:)
【卷十】【炙】
《說文解字》

炮肉也。从肉在火上。凡炙之屬皆从炙。𤐬,籒文。之石切

《說文解字注》

(炙)炙肉也。炙肉各本作炮肉。今依楚茨傳正。小雅楚茨傳曰。炙、炙肉也。瓠葉傳曰。炕火曰炙。正義云。炕、舉也。謂以物貫之而舉於火上以炙之。按炕者俗字。古當作抗。手部曰抗扞也、方言曰抗縣也是也。瓠葉言炮、言燔、言炙。傳云。毛曰炮。加火曰燔。抗火曰炙。燔炙不必毛也。抗火不同加火之逼近也。此毛意也。箋云。凡治兔之首宜。鮮者毛炮之。柔者炙之。乾者燔之。此申毛意也。然則鳧鷖、楚茨、行葦燔炙並言。皆必異義。生民傳曰。傅火曰燔。貫之加於火曰烈。貫之加於火、卽抗火也。生民之烈、卽炙也。禮運注曰。炮、裹燒之也。燔、加於火上也。炙、貫之火上也。三者正與瓠葉傳相合。然則炙與炮之別異又可知矣。許宗毛義。故炙下云炙肉也。用楚茨傳爲文。卽瓠葉傳之抗火曰炙也。不用瓠葉而用楚茨者、其字从肉。故取炙肉之文也。火部曰熹炙也、炮毛炙肉也、裘炮炙也、?置魚筒中炙也皆是。其引申之義爲逼近熏炙。如桑柔傳曰赫、炙也是。从肉在火上。有丳貫之加火上也。此可以得抗火之意。之石切。古音在五部。○炙讀去聲則之夜切。一義一字耳。或乃別其義併異其形。長孫訥言曰。差之一畫。詎惟千里。見炙从肉。莫問厥由。輒意形聲。固當从夕。及其晤矣。彼乃乖斯。若靡馮焉。他皆倣此。據此知小徐本火部有炙字。云炙也。从火、夕聲。葢唐以前或用羼入許書。凡炙之屬皆从炙。


(𤐬)籒文。徐鍇曰。今東京文有此字。豈謂東京賦與。今文𨕖東京賦作燔炙。

【漢典】

𦛧 字源字形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异体字
炙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部首
    1. 脵
    2. 膫
    3. 肵
    4. 肻
    5. 膇
    6. 服
    7. 腺
    8. 股
    9. 臟
    10. 䐛
    11. 肶
    12. 肔
同笔画
    1. 谝
    2. 掀
    3. 䓟
    4. 萖
    5. 渀
    6. 崊
    7. 㥊
    8. 㥀
    9. 菲
    10. 萟
    11. 㽞
    12. 殎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