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bá

ㄅㄚˊ

部首 扌

部外 5

总笔画 8

拔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扩展A U+39DE

左右结构

12131354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rtdc

qhke

dmgx

52047

拼音 bá

注音 ㄅㄚˊ

部首 扌 部外 5总笔画 8

扩展A 39DE笔顺 12131354

㧞 基本解释

● 㧞

bá ㄅㄚˊ


  1. 同“拔”。
【漢典】
【卯集中】【手】 拔·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拔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㧞”字头,请参考“拔”字。)
【卯集中】【手】 拔·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唐韻】【集韻】【韻會】𠀤蒲八切,辦入聲。【說文】擢也。【增韻】抽也。【易·乾·文言】確乎其不可拔。

又【泰卦】拔茅茹,以其彙征吉。【後漢·蔡邕傳】連見拔擢,位在上列。【晉書·胡母輔之傳】甄拔人物。

又【爾雅·釋詁】殲拔殄,盡也。

又【增韻】攻而舉之也。【前漢·高帝紀】攻碭,三日拔之。【註】破城邑而取之,若拔樹木幷得其根本。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蒲撥切,音跋。回也。

又【增韻】疾也。【禮·少儀】毋拔來。【疏】拔,速疾之意。【前漢·𨻰項傳贊】拔起隴畝之中。【註】疾起也。

又挺也。特立貌。【杜甫詩】友于皆挺拔。

又括也。矢末也。【詩·秦風】舍拔則獲。【疏】以鏃爲首,故拔爲末。

又除也。【周禮·秋官·赤犮氏註】赤犮猶言捇拔。【疏】拔,除去之也。

又與茇通。【前漢·禮樂志】拔蘭堂。【註】拔,舍止也。

又【集韻】北末切,音撥。把也。

又【集韻】【韻會】𠀤蒲蓋切,音旆。【詩·大雅】柞棫拔矣。【疏】拔然生柯葉也。

又【集韻】【韻會】蒲昧切【正韻】步昧切,𠀤音佩。【詩·大雅·朱傳】挺拔而上,不拳曲蒙密也。

又拂取也。

又【唐韻】【集韻】𠀤房越切,音伐,草名。【爾雅·釋草】拔蘢葛。【註】似葛,蔓赤,葉多。

又【集韻】筆別切。讀若分別之別。晉俗謂平地除𡊅曰拔。

又【張華·鮑文泰誄】抱道冲虚,執義貞厲。栖遲無悶,不營不拔。厲音列。

【漢典】
【卷十二】【手】

↳拔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㧞”字头,请参考“拔”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擢也。从手犮聲。蒲八切

《說文解字注》

(拔)擢也。从手。犮聲。蒲八切。十五部。

【漢典】

㧞 字源字形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异体字
拔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部首
    1. 拮
    2. 掠
    3. 撓
    4. 扟
    5. 抱
    6. 撂
    7. 撚
    8. 撢
    9. 攩
    10. 擵
    11. 撧
    12. 攧
同笔画
    1. 苼
    2. 妬
    3. 㹡
    4. 䀑
    5. 咂
    6. 㚸
    7. 玞
    8. 亝
    9. 抬
    10. 𠙉
    11. 㑕
    12. 炃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