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部首

异体字

部首 艹

部外 6

总笔画 9

艿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扩展B U+26B98

上下结构

1212531312

五笔

仓颉

郑码

aedf

tnst

eyme

部首 艹 部外 6总笔画 9

统一码 26B98笔顺 1212531312

𦮘 基本解释

© 汉典
【申集上】【艸】 艿·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2

艿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𦮘”字头,请参考“艿”字。)
【申集上】【艸】 艿·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2

【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如蒸切【正韻】如陵切,𠀤音仍。謂陳根草不芟,新草又生,相因仍也。所謂燒火艿者也。【唐書·裴延齡傳】延齡妄言:長安咸陽閒,得陂艿數百頃。【正字通】芿、艿同。◎按《唐韻》分爲兩字,艿平聲,芿去聲。《集韻》二字雖通,然平聲則以艿爲主,去聲則以艿爲附,其意微有差別,古人必有所據。且考《唐書》,亦兩字分見,不宜倂合,今从《唐韻》。

© 汉典
【卷一】【艸】

艿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𦮘”字头,请参考“艿”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艸也。从艸乃聲。如乘切

『說文解字注』

(艿)艸也。按許謂艿爲艸名也。廣韵云。陳根艸不芟。新艸又生。相因仍。所謂燒火艿。此別一義。其字亦作芿。列子。趙襄子狩於中山、藉芿燔林是也。今玉篇以舊艸不芟、新艸又生曰艿、係之說文。此孫強、陳彭年輩之誤也。从艸。乃聲。如乗切。六部。乃在一部。仍艿在六部者、合韵冣近也。籒文作?。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部首
    1. 䔒
    2. 菖
    3. 芘
    4. 茂
    5. 䓒
    6. 䔃
    7. 藠
    8. 蓀
    9. 荗
    10. 薫
    11. 䒗
    12. 䓵
同笔画
    1. 恍
    2. 逃
    3. 峗
    4. 昣
    5. 狲
    6. 娇
    7. 洄
    8. 恓
    9. 姸
    10. 诮
    11. 訄
    12. 衂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