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部首

异体字

部首 山

部外 4

总笔画 7

岐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扩展B U+21D68

左右结构

2522154

五笔

仓颉

郑码

mhcy

uye

llix

部首 山 部外 4总笔画 7

统一码 21D68笔顺 2522154

𡵨 基本解释

© 汉典
【寅集中】【山】 岐·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4

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𡵨”字头,请参考“岐”字。)
【寅集中】【山】 岐·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4

〔古文〕𨙾㟚【廣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跂。【說文】山名。后稷十三世孫古公亶父始居此。【詩·大雅】率西水滸,至于岐下。【一統志】山有兩岐,故名。【六書故】一在今鳳翔府岐山縣,禹貢導岍及岐,是也。

又山海經,岐山,狐岐之山,在今汾州介休縣,勝水出焉,東北會於汾,禹貢治梁及岐,是也。

又州名。本雍州地,後爲秦都,漢爲扶風郡,元魏置岐州,唐改鳳翔府,號西京。

又路岐也。【釋名】物兩爲岐,在邊爲旁。【爾雅·釋宮】二達謂之岐旁。【註】道旁出也。【列子·說符篇】亡羊者曰:岐之中又有岐,不知所之,所以返也。

又峻也。【詩·大雅】克岐克嶷。【朱傳】岐嶷,峻茂之貌。

又姓。【正字通】黃帝臣岐伯,唐岐靈岳。◎按《集韻》翹移切,音祁。周文王所封地。

又常支切,音坻。山名。

又渠羈切,音奇。地名。

又章移切,音支。分也。與諸家音切相齟齬。今不从。 【集韻】本作𨙸。【韻會】或作歧。

© 汉典
【】【】

岐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𡵨”字头,请参考“岐”字:)
【】【】
『說文解字注』
𨙸或从山。支聲。因岐山㠯名之也。𨙸或者、岐之或字。謂岐卽𨙸邑之或體也。又云因岐山㠯名之。則又𨙸邑岐山畫爲二字矣。考岐山見於夏書、雅、頌、漢志。𨙸邑因岐山以名。𨙸邑可作岐。岐山不可作𨙸。薛綜注西京賦引說文。岐山在長安西美陽縣畍。山有兩岐。因以名焉。此說文山部原文也。山有兩岐、當作山有兩枝。山有兩枝、故名曰岐山。疑後人移入於此而刪改之。學者讀此可以刪邑部之岐專入山部矣。○按漢書地理志曰大王徙𨙸。曰襄公將兵救周有功。賜受𨙸酆之地。郊祀志曰大王建國於𨙸梁。匈奴傳曰秦襄公伐戎至𨙸。皆作𨙸。𨙸周字也。而岐山字地理志皆作岐。是可證𨙸岐之別。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部首
    1. 㟨
    2. 㟕
    3. 㞴
    4. 嶇
    5. 㠅
    6. 岧
    7. 嵶
    8. 嵭
    9. 峝
    10. 峢
    11. 峑
    12. 崵
同笔画
    1. 杙
    2. 抟
    3. 甼
    4. 阺
    5. 㹞
    6. 氙
    7. 㠸
    8. 亪
    9. 牢
    10. 杝
    11. 呁
    12. 坍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