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zé

ㄗㄜˊ

部首 齒

部外 8

总笔画 23

䶦 䶡 齚 𪙮 𫜬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9F70

左右结构

2121343413434521221251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hwwj|hbaj

yuta

ioek

24761

拼音 zé

注音 ㄗㄜˊ

部首 齒 部外 8总笔画 23

基本区 9F70笔顺 21213434134345212212511

齰 基本解释

● 齰

zé ㄗㄜˊ


  1. 咬:“啗~嗽获,死生不卒。”

英语 to bite

法语 mordre,mordre

【漢典】

齰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齰

齚 zé

动

(1) 啮,咬 [bite]

魏其必内愧,杜门齰舌自杀。——《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 又如:齰舌(咬舌头);齰痈(咬破恶疮,使里面的脓血流出来);齰舌缄唇(咬舌闭口。形容保持沉默)

【漢典】

齰 國語辭典

齰ㄗㄜˊzé
動
  1. 咬。《說文解字·齒部》:「齰,齧也。」《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魏其必內愧,杜門齰舌自殺。」

【漢典】
【亥集下】【齒】 齰·康熙筆画:23 ·部外筆画:8

齰 《康熙字典》

【亥集下】【齒】 齰·康熙筆画:23 ·部外筆画:8

【唐韻】側革切,音賾。【說文】齧也。

又【廣韻】鋤陌切【集韻】實窄切【韻會】實革切【正韻】士革切,𠀤音咋。【前漢·鄧通傳】上使齰癰,色難之,巳而聞通嘗爲上齰之。【註】齰齧也。齧其膿血。【宋玉·風賦】啗齰嗽穫。

又【廣韻】鋤駕切【集韻】助駕切,𠀤音乍。

又【集韻】【韻會】𠀤側格切,音迮。義𠀤同。

又【集韻】測革切,音策。齒相値。

【漢典】
【卷二】【齒】

齰 《说文解字》

【卷二】【齒】
《說文解字》

齧也。从齒㫺聲。齚,齰或从乍。側革切

《說文解字注》

(齰)齧也。漢書灌夫傳。齰舌自殺。鄧通傳。使大子齰癰。从齒。昔聲。側革切。古音在五部。


(齚)齰或从乍。乍聲亦五部也。

【漢典】

齰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sɤ˧˥ 日语读音 KAMU

粤语 zaak3潮州话 zêh4

近代音 中古音 牀崇母 禡韻 去聲 乍小韻 鋤駕切 二等 開口;牀崇母 陌韻 入聲 齚小韻 鋤陌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從母 鐸部 ;王力系统:崇母 鐸部 ;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齰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齰」 說文‧齒部「齰」
「齚」 說文或體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异体字
䶦
䶡
齚
𪙮
𫜬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樍(ze2)
    2. 䕪(ze2)
    3. 礋(ze2)
    4. 择(ze2)
    5. 蔶(ze2)
    6. 則(ze2)
    7. 㢎(ze2)
    8. 笮(ze2)
    9. 㻭(ze2)
    10. 睪(ze2)
    11. 咋(ze2)
    12. 擇(ze2)
同部首
    1. 齖
    2. 齳
    3. 䶞
    4. 齙
    5. 齝
    6. 齢
    7. 䶜
    8. 䶢
    9. 齭
    10. 齡
    11. 齟
    12. 齲
同笔画
    1. 鱪
    2. 䊲
    3. 鼹
    4. 鑙
    5. 蠰
    6. 鱝
    7. 趱
    8. 䂂
    9. 鑣
    10. 曮
    11. 灚
    12. 䙯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