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基本解释
● 黃
- 五色之一。《易•坤》:「天玄而地黃。」
- 色變黃。①枯萎。《詩•小雅•何草不黃》:「何草不黃,何日不行。」②成熟。北周庾信《奉和夏日應令》:「麥隨風裏熟,梅逐雨中黃。」
- 美好。《詩•大雅•生民》:「茀厥豐草,種之黃茂。」
- 黃帝的簡稱。如:炎黃;黃老。《吕氏春秋•蕩兵》:「兵所自來者久矣,黃炎故用水火矣。」
- 黃色帶赤的馬。《詩•魯頌•駉》:「有驪有黃,以車彭彭。」
- 黃玉。《詩•齊風•著》:「充耳以黃乎而,尚之以瓊英乎耳。」
- 黃金,金印。《漢書•酷吏傳•楊僕》:「懷銀黃,垂三組。」
- 糞便。《靈樞經•師傳》:「腸中熱則出黃如糜,齊以下皮寒。」
- 牛黃。《格物粗談•獸類》:「牛有黃在胆。」
- 古代戶役制度中指嬰兒或三歲以下的幼兒。《新唐書•食貨志一》:「凡民始生為黃,四歲為小,十六為中,二十一為丁,六十為老。」
- 黃犬。唐玄宗《停諸陵供奉鷹狗詔》:「豈飛蒼而走黃,更備畋獵?」
- 黃河。如:治黃;黃泛區。清儲方慶《治河議》:「此自淮、黃交會之初,禍端已伏,日積月累,成此潰決之患。」
- 黃穀。《元典章•户部•倉庫》:「即目正是青黃不接之際,各處物斛湧貴,百姓艱糶。」
- 雌黃,古人用做塗抹文字,點校書籍的顏料。唐白居易《訓盧秘書二十韻》:「筆盡鉛黃點,詩成錦繡堆。」
- 熱病。《資治通鑑•隋煬帝大業八年》:「豈能然艾灸頞,瓜蔕歕鼻,治黃不差,而卧死兒女手中乎!」
- 事情失敗或計畫不能照預想實現。《紅樓夢》第八十回:「薛蟠聽了這話,又怕鬧黃了寳蟾之事,忙又趕來駡秋菱:『不識抬舉!再不去就要打了!』」
- 春秋時國名。于魯僖公十二年為楚所滅。故地在今河南省潢川縣西北。《左傳•桓公八年》:「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
- 春秋時地名。①宋邑。故城當在今河南省民權縣西北。《左傳•隱公元年》:「惠公之季年,敗宋師于黃。」②齊地。當在今山東省冠縣南。《春秋•桓公十七年》:「公會齊侯、紀侯盟于黃。」
- 通「潢」。積水池。《文選•枚乘〈七發〉》:「輦道邪交,黃池紆曲。」
- 姓。《廣韻•唐韻》:「黃,姓。出江夏。陸終之後,受封於黃,後為楚所滅,因以為氏。漢末有黃霸。」
英语 yellow; surname
德语 gelb (Adj),scheitern, zunichte werden, im Sande verlaufen (V)
法语 jaune,pornographique
黃 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形
(1) (象形。金文象蝗蟲形。當是「蝗」的本字。本義:蝗蟲)
(2) 黃色 [yellow;sallow]
黃,地之色也。——《說文》
黃爲土色,位在中央。——《論衡·騐符》
黃中之色也。——《左傳·昭公十二年》
黃者中也。——《禮記·郊特牲》
天玄而地黃,解得黃矢。——《易·坤》
綠衣黃裏。——《詩·邶風·綠衣》
綠衣黃裳。
千里黃雲白日曛。——唐· 高適《別董大》
地履其黃。——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得張黃蓋。——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又如:黃烘烘(形容金黃色);黃乾乾(形容很黃);黃騮(黃紅色的駿馬);黃蓋(帝王車上所用的黃色車蓋)
(3) 枯黃 [withered and yellow]。
如:黃落(指草木的枯黃凋零);枯黃(凋零的草木);黃蘆(枯草的蘆葦);黃蕪(枯草);黃落(草木枯萎凋零);黃萎(枯黃衰萎);黃桑(葉子發黃的桑樹)
(4) 美好 [fine]。
如:黃黃(形容美好);黃茂(豐美的穀物)
詞性變化
動
(1) 垮掉,壞了事 [fall through]
薛蟠聽了這話,又怕鬧黃了 寶蟾之事,忙又趕來罵 秋菱。——《紅樓夢》
(2) 成熟 [ripen]。
如:黃隴(莊稼成熟後的田壟);黃稼(成熟的稻麥)
名
(1) 黃赤色的馬 [yellow horse]
有驕有皇,有驪有黃。——《詩·魯頌·駉》
路車乘黃。——《詩·秦風·渭陽》
(2) 金印 [golden seal]
懷銀黃,垂三組。——《漢書·酷吏傳·楊僕》
佩紫懷黃。——南朝樑· 丘遲《與陳伯之書》
(3) 黃顏色的染料或顏料 [yellow dye]。
如:酸性黃;鹼性黃;直接黃
(4) 黃河的簡稱 [Yellow River]。
如: 治黃;黃泛區
(5) 黃帝的略稱 [Huangdi,the Yellow Emperor]。
如:黃老(「黃帝」與「老子」的合稱);黃炎(「黃帝」與「炎帝」的合稱);黃唐(指「黃帝」和「唐堯」);黃神(指「黃帝」)
(6) 指色情的書刊、電影、錄像等 [porn;pornography]。
如:掃黃
(7) 古國名 [Huang state],在今河南省潢川縣西
(8) 指酒 [wine]。
如:黃公(賣酒之家);黃流(指美酒);黃封(泛指美酒);黃湯(酒的別名);黃嬌(酒的代稱)
(9) 指幼兒 [infant]。
如:黃口孺子(年幼無知的孩子);黃口(指幼兒);黃吻(同黃口);黃頷(即黃口。指幼兒)
(10) 指老人 [old man]。
如:黃者(指老人);黃耄(指老人);黃髮(指老人);黃眉(黃色的眉毛,指老人)
(11) 糞便 [excrement and urine]
臍以上皮熱,腸中熱,則出黃如糜。——《靈樞經》
(12) 牛黃 [bezoar]
牛有黃在膽。——宋· 蘇軾《格物粗談》
(13) 黃犬 [yellow hound]
左牽黃,右擎蒼。——宋·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14) 熱病 [fever]
古父老言五十年前,多患熱黃。——唐· 李肇《唐國史補》
(15) 菸葉 [tobacco leaf;leaf tobacco]
茶黃互市,爲制夷之要。——清· 魏源《默觚下》
常用詞組
黃 國語辭典
-
一種似土地的顏色,為三原色之一。《說文解字·黃部》:「黃,地之色也。」
-
黃帝的簡稱。如:「炎黃子孫」、「黃老之術」。
-
姓。如宋代有黃庭堅。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變黃而枯萎。《詩經·小雅·何草不黃》:「何草不黃,何日不行。」南朝宋·鮑照〈代白紵曲〉二首之一:「窮秋九月荷葉黃,北風驅雁天雨霜。」
-
北平方言。指事情、計畫不能成功或諾言不能實現。如:「這一筆生意八成要黃了。」、「他答應的事大概會黃。」
-
象徵庸俗腐化,或含有色情意味的。如:「黃色小說」、「黃色笑話」。
〔古文〕𡕛【唐韻】乎光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
𠀤音皇。【說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黃中通理。
又【史記·天官書】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黃道。
又山名。【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池陽,西至黃山。
又黃河。【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
又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註】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
又國名。【左傳·桓八年】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註】黃國,今弋陽縣。
又州名。古邾國,漢西陵縣,隋黃州。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黃縣屬東萊郡,內黃屬魏郡,外黃屬𨻰留郡。【註】縣有黃溝澤,故名。師古曰:惠公敗宋師于黃,杜預以爲外黃縣東有黃城,卽此地。
又中黃,天子內藏。【後漢·桓帝紀】建和元年,芝生於黃藏府。
又官名。【杜氏通典】乗黃令,晉官,主乗輿金根車。【又】晉以后,給事黃門侍郞,散騎常侍,俱屬門下省,稱曰黃散。
又老人曰黃髮。【禮·曲禮】君子式黃髮。【疏】人初老則髮白,太老則髮黃。【爾雅·釋詁】黃髮齯齒鮐背耈老,壽也。【疏】壽考之通稱。
又小兒曰黃口。【淮南子·汜論訓】古之伐國,不殺黃口。【高誘註】黃口,幼也。【唐開元志】凡男女始生爲黃,四歲爲小,十六爲丁,六十爲老。每歲一造計帖,三年一造戸籍,卽今之黃冊也。
又翠黃,飛黃,𠀤馬名。【淮南子·覽冥訓】靑龍進駕,飛黃伏皁。【詩·魯頌】有驪有黃。【註】黃騂曰黃。
又鵹黃,鳥名。【爾雅·釋鳥倉庚註】卽鵹黃也。
又黃目,卣罍類。【禮·郊特牲】黃目,鬱氣之上尊也。黃者,中也。目者,氣之淸明者也。
又大黃,弩名。【太公·六韜】陷堅敗强敵,用大黃連弩。【史記·李廣傳】以大黃射其裨將。
又大黃,地黃,硫黃,雄黃,雌黃,𠀤藥名。
又流黃,綵也。【古詩】少婦織流黃。【廣雅】作留黃。
又會稽竹簟供御,亦號流黃。【唐詩】珍簟冷流黃。
又【正字通】貼黃,卽古引黃。唐制,詔勑有更改,以紙貼黃,其表章略舉事目,見於前封皮者,謂之引黃。后世卽以引黃爲貼黃,不用黃紙。
又倉黃,急遽失措貌。【風土記】大雪被南越,犬皆倉黃吠噬。
又【玉篇】馬病色也。【爾雅·釋詁】虺隤,黃病也。【註】皆人病之通名,而說者便以爲馬病。【詩·周南】我馬虺隤。
黃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隸書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