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简繁

异体字

hú

gŭ

hè

ㄏㄨˊ

ㄍㄨˇ

ㄏㄜˋ

部首 鳥

部外 7

总笔画 18

简体 鹄

䧼 鹄 鶴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9D60

左右结构

312125132511154444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tfko

hrhaf

mbjr

27627

拼音 hú gŭ hè

注音 ㄏㄨˊ ㄍㄨˇ ㄏㄜˋ

部首 鳥 部外 7总笔画 18

基本区 9D60笔顺 312125132511154444

通

鵠 基本解释

● 鵠

hú ㄏㄨˊ


  1. 鴻鵠。又名“黃鵠”。即天鵝,也叫黃嘴天鵝。
  2. 形容白色。
  3. 通“浩”。大。
  4. 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聞喜縣附近。
  5. 姓。

● 鵠

gŭ ㄍㄨˇ


  1. 箭靶的中心。泛指靶子。

● 鵠

hè ㄏㄜˋ


  1. 同“鶴”。

英语 target

德语 Schwan, weißhaarig

法语 cygne

【漢典】

鵠 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 鵠

鵠 gǔ

名

(1) 箭靶的中心 [bull's-eye]。

如:鵠子(箭靶)

(2) 目標,目的 [target]

此其鵠惟在於刑,其刑惟在於任威斬斷,而五官之大法無與焉。——章炳麟《商鞅》

(3) 另見 hú;hè

常用詞組


鵠的
 

基本詞義


◎ 鵠

鵠 hè

名

(1) 通「鶴」。鳥名。鶴科各種禽類的泛稱 [crane]

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莊子·天運》

越雞不能伏鵠卵。——《莊子·庚桑楚》

王昭楚妃,千里別鵠。——嵇康《琴賦》

大儀鵠髮。——《後漢書·吳良傳贊》

(2) 另見 hè;gǔ

基本詞義


◎ 鵠

鵠 hú

名

(1) (形聲。從鳥,告聲。本義:鳥名。指鴻鵠,又名「黃鵠」,俗稱天鵝)

(2) 同本義 [swan]

青雀白鵠舫。——《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脫籠之鵠。——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又如:鵠卵(天鵝蛋);鵠韻鵠鵠(天鵝的鳴叫聲);鵠子(幼鵠)

(3) 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聞喜縣附近 [Hu]

素衣朱繡,從子於鵠。——《詩·唐風》。毛傳:「鵠,曲沃邑也。」

詞性變化


◎ 鵠

鵠 hú

動

(1) 治理象牙 [dress aphal]

象謂之鵠。——《爾雅》。郭璞注:「鵠,治樸之名。」

(2) 佇立如鵠,引申爲等候,企盼 [wait]。

如:鵠立(鵠鳥延頸而立。形容佇立盼望);鵠企(延頸企盼);鵠侍(在旁侍立)

◎ 鵠

鵠 hú

形

(1) 白色 [white]。

如:鵠袍(舊時應試士子所穿的白袍);鵠髮(白髮);鵠纓(白色的垂帶);鵠鬢(白髮)

(2) 通「浩」。大 [great]

鵠乎其羞用智慮也。——《呂氏春秋·下賢》

(3) 另見 gǔ;hè

常用詞組


鵠候鵠立鵠望
【漢典】

鵠 國語辭典

鵠ㄏㄨˊhú
名
  1. 動物名。鳥綱雁形目。體形似雁而較大,頸長,腳短。行走不便,但在水中能迅速划行,姿態優雅。能高飛,且鳴聲洪亮。俗稱為「天鵝」。

副
  1. 比喻像鵠般伸長頸子的樣子。如:「鵠立」、「鵠候」、「鵠望」。

鵠ㄍㄨˇgǔ
名
  1. 箭靶的中心目標。如:「鵠的」、「中鵠」。《禮記·射義》:「故射者各射己之鵠。」

【漢典】
【亥集中】【鳥】 鵠·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7

鵠 《康熙字典》

【亥集中】【鳥】 鵠·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7

【唐韻】【集韻】【韻會】𠀤胡沃切,音翯。【說文】鴻鵠也。【顏師古曰】鵠,水鳥,其聲鵠鵠。【本草】鵠大於鴈,羽毛白澤,其翔極高,而善步。一名天鵝。【史記·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又黃鵠。【玉篇】黃鵠仙人所乗。【前漢·賈誼傳】黃鵠之一舉知山川之紆曲,再舉知天地之圓方。

又鵠立。【後漢·袁紹傳】瞻望鵠立。【註】企佇之狀,如鵠立也。

又鵠蒼,犬名。見【博物志】。

又【爾雅·釋器】象謂之鵠。【郭註】鵠,治樸之名,謂治其樸未成器也。

又【後漢·吳良傳】大儀鵠髮。【註】鵠髮卽鶴髮。

又【集韻】【正韻】𠀤姑沃切,音牿。【周禮·天官·司裘】王大射,則共虎侯豹侯,設其鵠。【鄭司農云】鵠,鵠毛也。四尺曰鵠,謂之鵠者,取名於鳱鵠。鵠小鳥難中,是以中之謂雋。一說鵠,鳥之大者,有力飛遠,故正鵠取此。【禮·射儀】循聲而發,不失正鵠。【註】畫布曰正,棲皮曰鵠。鵠之言梏也。梏直,言人正直乃能中也。

又姓。見【萬姓統譜】。

又【正字通】音告。地名。鵠澤。【詩·唐風】從子于鵠。【毛傳】鵠,曲沃邑也。【前漢·地理志】鵠澤。【註】孟康讀告。

又【呂覽】鵠乎其羞周智慮也。【註】鵠讀如浩,大也。○按《正字通》云:《轉註古音》《讀書通》俱云鵠通作鶴。《淮南子·覽冥訓》:鴻鵠,鶬鶴,莫不驚憚伏竄。《班固·西都賦》:𤣥鶴白鷺,黃鵠鵁鸛。《左思·吳都賦》:鳥則鸘鵠、鶄鶴。皆分鵠、鶴爲二,至於《別鶴操》雄鵠、雌鵠,《劉孝標·辨命論》龜鵠千歲,《費昶·擣衣》詩開韞舒龜鵠,古本皆作鶴,俗譌爲鵠,豈可據此謂鵠卽鶴也。鶴不過叶音同鵠耳,《嵆康·琴賦》鶴與曲叶讀如鵠,豈可言鵠卽是鶴,故鶴不宜與鵠通。

【漢典】
【卷四】【鳥】

鵠 《说文解字》

【卷四】【鳥】
《說文解字》

鴻鵠也。从鳥告聲。胡沃切

《說文解字注》

(鵠)黃鵠也。黃,各本作鴻,今依玄應書、李善西都賦注正。戰國策:黃鵠游於江海,淹於大沼,奮其六翮而陵淸風。賈生惜誓曰:黃鵠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知天地之圜方。凡經史言鴻鵠者皆謂黃鵠也。或單言鵠,或單言鴻。从鳥告聲。胡沃切。三部。

【漢典】

鵠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xu˧˥ 唐代读音 hok日语读音 KUGUI MATO韩语罗马 KOK HOK现代韩语 곡

客家话 [海陆腔] guk7 [客英字典] kwuk7 [台湾四县腔] guk7 [客语拼音字汇] fu2 gug5 [梅县腔] guk7 [宝安腔] guk7粤语 guk1 huk1 huk6

近代音 曉母 魚模韻 入聲作平聲 鵠小空;中古音 匣母 沃韻 入聲 鵠小韻 胡沃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沃部 ;王力系统:匣母 覺部 ;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鵠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鵠」 說文‧鳥部   「鵠」 「鹄」 「鵠」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䧼
鹄
鶴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䚛(hu2)
    2. 喖(hu2)
    3. 縎(hu2)
    4. 䔯(hu2)
    5. 㧽(hu2)
    6. 㯛(hu2)
    7. 㾰(hu2)
    8. 鹘(hu2)
    9. 核(hu2)
    10. 和(hu2)
    11. 衚(hu2)
    12. 槲(hu2)
    13. 骨(gu3)
    14. 抇(gu3)
    15. 古(gu3)
    16. 䵻(gu3)
    17. 逧(gu3)
    18. 诂(gu3)
    19. 䀇(gu3)
    20. 䍍(gu3)
    21. 扢(gu3)
    22. 傦(gu3)
    23. 罟(gu3)
    24. 薣(gu3)
    25. 垎(he4)
    26. 鶴(he4)
    27. 䳽(he4)
    28. 和(he4)
    29. 隺(he4)
    30. 䚂(he4)
    31. 䪚(he4)
    32. 䎋(he4)
    33. 袔(he4)
    34. 䓼(he4)
    35. 靎(he4)
    36. 㬞(he4)
同部首
    1. 鶚
    2. 鵻
    3. 䲲
    4. 鴵
    5. 鵛
    6. 䳪
    7. 䳙
    8. 䳆
    9. 鴽
    10. 䳸
    11. 鵟
    12. 鴻
同笔画
    1. 蹞
    2. 蠆
    3. 糦
    4. 𠖤
    5. 顓
    6. 鎏
    7. 瞻
    8. 擷
    9. 藲
    10. 檳
    11. 鳒
    12. 䉍
小学古诗词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先秦·《孟子·告子》 《学弈》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