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简繁

异体字

yù

ㄩˋ

部首 彡

部外 26

总笔画 29

简体 郁

䖇 欝 郁 鬰 𣠈 𣡇 𣡡 𣡸 𦉚 𩏴 𩰪 欎 𣡱 𦉠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9B31

上中下结构

12343112521234453444445235333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srme|stfe

ddbuh

fmrp

44722

拼音 yù

注音 ㄩˋ

部首 彡 部外 26总笔画 29

基本区 9B31笔顺 12343112521234453444445235333

通

鬱 基本解释

● 鬱

yù ㄩˋ


  1. 繁茂;叢密。《詩·秦風·晨風》:“鬱彼北林。”
  2. 隆盛;繁多。宋王安石《送程公闢之豫章》:“雄樓傑屋鬱相望。”
  3. 聚集;凝聚。漢司馬相如《長門賦》:“浮雲鬱而四塞兮。”
  4. 高大;卓然。《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鬱並起而穹崇。”
  5. 幽深;不明。《漢書·宣帝紀》:“朕不明六藝,鬱于大道。”
  6. 阻滯;閉塞。《管子·君臣下》:“鬱令而不出者,幽其君者也。”
  7. 蘊結;蘊蓄。《漢書·路溫舒傳》:“忠良切言,皆鬱于胸。”
  8. 憂愁;憂鬱。《楚辭·劉向〈九歎·憂苦〉》:“志紆鬱其難釋。”
  9. 怨恨;憤怒。《吕氏春秋·侈樂》:“民愈鬱,國愈亂。”
  10. 熱氣。《漢書·王襃傳》:“不苦盛暑之鬱燠。”
  11. 腐臭。《禮記·內則》:“鳥皫色而沙鳴,鬱。”
  12. 果名,指李子的一種。《詩·豳風·七月》:“六月食鬱及薁。”
  13. 鬱金香草,或泛指芳草。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溫水》:“鬱,芳草也。”
  14. 盤曲。清魏源《聖武記》:“鬱若龍虯。”
  15. 醞釀。清華偉生《開國奇冤》:“皖江曾鬱舊風雷。”
  16. 氣。《爾雅·釋言》:“鬱,氣也。”
  17. 急迫迅疾。《素問·至真要大論》:“諸氣膹鬱,皆屬於肺。”
  18. 書法術語,指筆勢雄強、起伏有力。《法書要錄》:“勝勢鋒起曰鬱。”
  19. 神名,指神話中的神祇。南朝梁宗懔《荆楚歲時記》:“一名鬱,一名壘。”
  20. 水名,指古代廣西、廣東地區的河流(如郁江、西江)。《山海經·海内東經》:“鬱水出象郡。”
  21. 姓。《廣韻·物韻》:“鬱,姓。”

英语 luxuriant; dense, thick; moody

德语 doof ,schwermütig, Melancholie (S)​,Yu (Eig, Fam)

法语 triste,mélancolique,stagnant,réprimé

【漢典】

鬱 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 鬱

鬱 yù

形

(1) (“鬱”爲形聲,從林,鬱( yù )省聲。本義:繁盛的樣子)

(2) 同本義 [luxuriant;rush]

鬱,木叢生也。——《說文》

鬱彼北林。——《詩·秦風·晨風》

鬱郁園中柳。——《古詩》。注:“茂盛也。”

桑榆鬱相望,邑里多雞鳴。——唐· 王維《贈房盧氏琯》

又如:鬱秀(茂密秀麗);鬱茀(鬱勃。茂盛的樣子);鬱茂(茂盛)

(3) 隆盛;繁多 [various]

洛陽雲樹鬱崔嵬。——元· 楊果《洛陽懷古》

又如:鬱盎(旺盛,引申爲久長);鬱綠(深綠);鬱翠(蒼翠,濃綠);鬱霧(濃霧)

(4) 憂鬱 [depressed;gloomy;melancholy]

故樂愈侈,而民愈鬱,國愈亂。——《淮南子·泛論訓》

又如:鬱尼(鬱悒不申);鬱邑(鬱悒);鬱忡忡(憂慮不安的樣子);鬱沉(憂鬱沉悶)

◎ 鬱

鬱 yù

動

(1) 積聚 [gather]

鬱濁困滯。——《管子·中匡》

又如:鬱釀(積聚摻和);鬱黑(因溼熱鬱積而變黑);鬱伏(蘊藏隱伏);鬱聿(蘊積);鬱浹(蘊結滿溢);鬱雲(積雲)

(2) 怨恨;憤怒 [grudge]

或有宛足鬱怒。——傅毅《舞賦》

又如:鬱伊(憂憤鬱結);鬱怨(怨恨鬱結)

(3) 鬱積,阻滯 [stagnate]

精氣鬱也。——《呂氏春秋》。注:“不通也。”

鬱湮不育。——《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注:“滯也。”

忠良切言皆鬱於胸。——《漢書·路溫舒傳》

又如:鬱陶(憂思鬱積,思念的樣子);鬱噎(阻塞,鬱積)

常用詞組


鬱蔥鬱憤鬱積鬱江鬱悶鬱怒鬱氣鬱然鬱熱鬱抑鬱悒鬱鬱蔥蔥鬱鬱寡歡鬱蒸
【漢典】

鬱 國語辭典

鬱ㄩˋyù
動
  1. 積聚、凝滯。如:「鬱積」、「鬱結」。《漢書·卷八·宣帝紀》:「朕不明六藝,鬱于大道,是以陰陽風雨未時。」唐·皮日休〈請韓文公配饗太學書〉:「雲霧久鬱,忽廓則清。」

  2. 怨恨。《呂氏春秋·仲夏紀·侈樂》:「故樂愈侈而民愈鬱,國愈亂。」

形
  1. 茂盛的樣子。如:「鬱鬱蒼蒼」。《詩經·秦風·晨風》:「鴥彼晨風,鬱彼北林。」

  2. 愁悶的。如:「憂鬱」、「鬱鬱寡歡」。《楚辭·劉向·九歎·憂苦》:「願假簧以舒憂兮,志紆鬱其難釋。」

【漢典】
【亥集上】【鬯】 鬱·康熙筆画:29 ·部外筆画:19

鬱 《康熙字典》

【亥集上】【鬯】 鬱·康熙筆画:29 ·部外筆画:19

〔古文〕𦉚【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𠀤紆物切,音罻。【說文】木叢生者。【詩·秦風】鬱彼北林。【傳】鬱,積也。【疏】鬱積而茂盛。

又【詩·豳風】六月食鬱及薁。【傳】棣屬。【陸璣疏】其樹高五六尺,其實大如李,色正赤,食之甘。

又【書·五子之歌】鬱陶乎予心。【疏】鬱陶,憤結積聚之意。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鍾弇則鬱。【註】聲不舒揚。

又【禮·內則】鳥皫色而沙鳴鬱。【註】鬱,腐臭也。

又【左傳·昭二十九年】鬱湮不育。【註】鬱,滯也。

又【爾雅·釋言】鬱,氣也。【疏】謂鬱蒸之氣也。

又【廣雅】鬱,長也。

又【廣韻】鬱,幽也,悠思也。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鬱林郡,故秦桂林郡,屬尉佗。

又水名。【山海經】鬱水出象郡。

又姓。【廣韻】出《姓苑》。【干祿字書】俗作欝。

又與𩰪通。【周禮·春官】鬱人和鬱鬯,以實彝而𨻰之。【註】鄭司農云:鬱,草名。十葉爲貫,百二十貫爲築,以煮之鐎中,停于祭前。鬱爲草若蘭。

【漢典】
【卷六】【林】

鬱 《说文解字》

【卷六】【林】
《說文解字》

木叢生者。从林,𩰪省聲。迂弗切

《說文解字注》

(鬱)木叢者。依韵會本。秦風:鬱彼北林。毛曰:鬱,積也。鄭司農注考工記曰:惌讀如宛彼北林之宛。菀桺傳曰:菀,茂林也。桑柔傳曰:菀,茂皃。按宛菀皆卽鬱字。從林,𩰪省聲。迂弗切。十五部。

【漢典】

鬱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jy˥˧ 唐代读音 *qiuɛt日语读音 SHIGERU韩语罗马 WUL现代韩语 울

客家话 [海陆腔] wut7 rut7 ngut7 [客语拼音字汇] vud5 [客英字典] jut7 [梅县腔] jut7 [陆丰腔] ngut7 [宝安腔] ngut7 jut7 wut7 [台湾四县腔] wut7 jut7 ngut7粤语 wat1潮州话 ug4

近代音 影母 魚模韻 入聲作去聲 玉小空;中古音 影母 物韻 入聲 鬱小韻 紆物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沒部 ;王力系统:影母 物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鬱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鬱」前6.53.4合5426 「鬱」叔簋西周早期集成4133     「鬱」說文‧林部 「鬱」睡虎地簡48.69 「鬱」 「郁」 「鬱」
  「鬱」叔䟒父卣西周早期集成5428       「鬱」馮君孺人石墓題記      
  「鬱」孟𧧬父壺西周中期集成9571       「鬱」漢印徵      
甲骨文 金文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䖇
欝
郁
鬰
𣠈
𣡇
𣡡
𣡸
𦉚
𩏴
𩰪
欎
𣡱
𦉠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稶(yu4)
    2. 彧(yu4)
    3. 御(yu4)
    4. 銉(yu4)
    5. 㤜(yu4)
    6. 饫(yu4)
    7. 忬(yu4)
    8. 䫻(yu4)
    9. 稢(yu4)
    10. 㠨(yu4)
    11. 䂊(yu4)
    12. 䈅(yu4)
同部首
    1. 㣋
    2. 彥
    3. 彰
    4. 彮
    5. 彪
    6. 彫
    7. 彲
    8. 影
    9. 彣
    10. 彩
    11. 彬
    12. 㣒
同笔画
    1. 䥹
    2. 驪
    3. 䶑
    4. 𠑵
    5. 虋
    6. 䯁
    7. 𠆡
    8. 靏
    9. 䀍
    10. 𠑴
    11. 䶪
    12. 鸜
初中古诗词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