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高甲戲(高甲戏)

拼音 gāo jiǎ xì

注音 ㄍㄠ ㄐㄧㄚˇ ㄒㄧˋ

高甲戲 词语解释

解释

◎ 高甲戏 gāojiǎxì

[gaoja opera] 流行于福建省泉州、厦门、漳州和台湾省等地区的戏曲剧种。以丑角行当见长,富于夸张色彩的动作。音乐以南曲为主,也吸收了一些其他剧种的曲牌。剧目多为武打戏,演员持戈披甲。也叫“戈甲戏”

-----------------
国语辞典
高甲戏gāo jiǎ xì ㄍㄠ ㄐㄧㄚˇ ㄒㄧˋ
  1. 流行于闽南一带的剧种。相传源于清初闽南的宋江戏,演员常穿大甲,在广场高台上跳桌子,故得名。后吸收平剧剧目及表演形式,其脚色分生、旦、丑、北(净)​、杂五类。唱工方面伴奏以南管为主。也称为「戈甲戏」、「九角戏」。

英语 Gaojia opera of Fujian and Taiwan

© 汉典

高甲戲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高甲戏 (传统戏剧)

  • 高甲戏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发祥地为福建泉州,最初源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是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它的足迹曾遍布于泉州、厦门、漳州等闽南语系地区和台湾省,还流传到华侨居住的南洋一带。
  • 高甲戏的演出剧目分为“大气戏”(宫廷戏和武戏)、“绣房戏”和“丑旦戏”三大类,以武戏、丑旦戏和公案戏居多,生旦戏较少。传统剧目有九百多个,大半来自京戏、木偶戏和布袋戏,小部分是吸收梨园戏的,还有一些是艺人根据历史小说和民间传说编而创作的。高甲戏的角色,原来只有生、旦、丑,后来又先后增加了净、贴、外、末和北(净)、杂二色,可以演员按剧情顺口溜。唱做也较自由,没有一定的台位,演出时间可长可短。
  • 高甲戏的音乐唱腔兼用“南曲”、“傀儡调”和民间小调,而以南曲为主。高甲戏使用的乐器,分为文、武乐二种。伴奏乐器以管乐、唢呐为主(解放后改用琵琶为主),此外还配有横笛、二弦、三弦等。打击乐器及其打击方法与京剧相同,如〔冲头〕、〔长锤〕、〔急急风〕等,但“三通”和“出将”时则与京戏不同。丑旦戏或轻松场面加用双铃、响盏等。解放后,1951年成立泉州大众剧社(1957年改为泉州市高甲戏剧团),1954年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会演 ,《桃花搭渡》、《扫秦》荣获剧本奖和演出奖。
  • 2006年5月20日,高甲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睾丸酮
      2. 睾如
      3. 膏雨
      4. 膏鑊
      5. 皋亭
      6. 糕乾
      7. 援系
      8. 屨舄
      9. 嚱嚱
      10. 窺隙
      11. 紀繫
      12. 農隙
    相关词语
      1. 高低潮
      2. 高矮
      3. 高等
      4. 高宇
      5. 高阡
      6. 高招
      7. 心比天高
      8. 斜高
      9. 自視過高
      10. 公羊高
      11. 斯高
      12. 學富才高
      13. 戲玩
      14. 戲綵
      15. 戲五禽
      16. 戲衫
      17. 戲遊
      18. 戲嘲
      19. 采戲
      20. 做戲
      21. 忔戲
      22. 開戲
      23. 壓臺戲
      24. 慢戲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