駢 國語辭典
動
兩馬並駕一車。《說文解字·馬部》:「駢,駕二馬也。」
兩匹馬並行。唐·薛濤〈送鄭眉州〉詩:「雙旌千騎駢東陌,獨有羅敷望上頭。」
兩物並列。宋·曹勛〈出入塞詩·序〉:「聞南使過,駢肩引頸,氣哽不得語。」
形
兩物相連的。如:「駢拇枝指」。
有對偶的。如:「駢句」。唐·柳宗元〈乞巧文〉:「駢四儷六,錦心繡口。」
副
齊併的。唐·韓愈〈雜說〉:「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閒,不以千里稱也。」
表示並聯的性質狀態。唐·柳宗元〈游黃溪記〉:「祠之上兩山牆立,如丹碧之華葉駢植。」
名
地名。春秋時齊邑,故地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臨朐縣。
文體名。講究句式整齊、對仗工整、辭藻華麗的文體。如:「駢文」、「駢體文」。
姓。如春秋時齊有駢邑。
【漢典】
(说文解字未收录“駢”字头,请参考“騈”字:)
《說文解字注》
駕二馬也。平帝本紀曰。詔光祿大夫劉歆等襍定婚禮。四輔、公卿、大夫、士、郞、吏家屬皆以禮娶。立軺倂馬。服虔曰。立軺、小車也。倂馬、驪駕也。按驪讀同伉儷、非馬深黑色。木部㮐下曰。讀若驪駕是也。倂馬謂之儷駕。亦謂之騈。倂騈皆从幷、謂並二馬也。左傳。渾良夫乘中佃兩牡。葢是駕二。毛詩說士駕二。禮王度記亦言士駕二。王肅云。夏后氏駕兩謂之麗。騈之引伸、凡二物幷曰騈。从馬。幷聲。部田切。古音在十一部。
駕二馬也。平帝本紀曰。詔光祿大夫劉歆等襍定婚禮。四輔、公卿、大夫、士、郞、吏家屬皆以禮娶。立軺倂馬。服虔曰。立軺、小車也。倂馬、驪駕也。按驪讀同伉儷、非馬深黑色。木部㮐下曰。讀若驪駕是也。倂馬謂之儷駕。亦謂之騈。倂騈皆从幷、謂並二馬也。左傳。渾良夫乘中佃兩牡。葢是駕二。毛詩說士駕二。禮王度記亦言士駕二。王肅云。夏后氏駕兩謂之麗。騈之引伸、凡二物幷曰騈。从馬。幷聲。部田切。古音在十一部。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