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拼音

注音

部首

简繁

异体字

kē

ㄎㄜ

部首 頁

部外 6

总笔画 15

简体 颏

颏 𦝣 𩒁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9826

左右结构

415334132511134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yntm

yombc

szog

01886

拼音 kē

注音 ㄎㄜ

部首 頁 部外 6总笔画 15

基本区 9826笔顺 415334132511134

頦 基本解释

● 頦

kē ㄎㄜˉ


  1. 臉的最下部分,在兩腮和嘴的下面。通稱“下巴”、“下巴頦兒”。

英语 chin

德语 Kinn (S)​,Kinn (S)

法语 menton,(utilisé dans les noms d'oiseaux)​ gorge

【漢典】

頦 國語辭典

頦ㄏㄞˊ​hái讀音
名
  1. 臉部的下方。即下巴。唐·韓愈〈記夢〉詩:「石壇坡陀可坐臥,我手承頦肘拄座。」

頦ㄎㄜˊké
名
  1. 頦兒:指下巴。如:「仰著頦兒向上看。」

頦ㄎㄜ​kē語音
  1. 參見「下巴頦 」條。

【漢典】
【戌集下】【頁】 頦·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6

頦 《康熙字典》

【戌集下】【頁】 頦·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6

【唐韻】戸來切【韻會】何開切,𠀤音孩。【玉篇】頤下。【韓愈·記夢詩】我手承頦時拄座。

又【集韻】下攺切,音亥。義同。

又【集韻】【正韻】𠀤柯開切,音該。【博雅】醜也。

又【廣韻】古亥切【集韻】已亥切,𠀤音攺。義同。

又【集韻】頰頦也。

【漢典】
【卷九】【頁】

頦 《说文解字》

【卷九】【頁】
《說文解字》

醜也。从頁亥聲。戶來切

《說文解字注》

(頦)醜也。廣雅同。篇、韵云。頤下。非許義。从𩑋。亥聲。戶來切。一部。按廣雅柯開切。

【漢典】

頦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kʰɤ˥ 日语读音 AGO韩语罗马 HAY现代韩语 해

客家话 [海陆腔] goi1 hoi2 [梅县腔] hoi2 goi1 [台湾四县腔] goi1 hoi2 [客语拼音字汇] goi1 hoi2 [宝安腔] goi1 hoi2 [客英字典] goi1 hoi2粤语 hoi4 hoi5潮州话 hai5

近代音 曉母 皆來韻 平聲陽 孩小空;中古音 匣母 咍韻 平聲 孩小韻 戶來切 一等 開口;見母 海韻 上聲 改小韻 古亥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咍部 ;王力系统:匣母 之部 ;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頦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頦」 說文‧頁部「頦」「颏」 「頦」
說文小篆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异体字
颏
𦝣
𩒁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嗑(ke1)
    2. 窼(ke1)
    3. 犐(ke1)
    4. 髁(ke1)
    5. 蚵(ke1)
    6. 颏(ke1)
    7. 牁(ke1)
    8. 棵(ke1)
    9. 柯(ke1)
    10. 磕(ke1)
    11. 樖(ke1)
    12. 鉿(ke1)
同部首
    1. 䫁
    2. 顆
    3. 頨
    4. 頮
    5. 䫭
    6. 顇
    7. 頥
    8. 顯
    9. 䫖
    10. 顑
    11. 頳
    12. 䫆
同笔画
    1. 毿
    2. 誰
    3. 儂
    4. 䊠
    5. 嘲
    6. 憋
    7. 䞳
    8. 㩑
    9. 𠁓
    10. 镔
    11. 㻬
    12. 㹌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