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 國語辭典
副
事先、事前。如:「預計」、「天氣預報」。《戰國策·燕策三》:「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晉書·卷五一·束皙傳》:「忠不足以衛己,禍不可以預度,是士諱登朝而競赴林薄。」
動
參與。如:「干預」。《三國演義·第二回》:「封皇子協為陳留王,董重為驃騎將軍,張讓等共預朝政。」通「與」。
【漢典】
(说文解字未收录“預”字头,请参考“豫”字:)
《說文解字》
象之大者。賈侍中說:不害於物。从象予聲。,古文。羊茹切〖注〗,古文。 文二 重一
《說文解字注》
(豫)象之大者。此豫之本義、故其字从象也。引伸之、凡大皆偁豫。故淮南子、史記循吏傳、魏都賦皆云。市不豫價。周禮司市注云。防誑豫。皆謂賣物者大其價以愚人也。大必寬裕。故先事而備謂之豫。寬裕之意也。寬大則樂。故釋詁曰。豫、樂也。易鄭注曰。豫喜豫說樂之皃也。亦借爲舒字。如洪範。豫、恒燠若。卽舒、恒燠若也。亦借爲與字。如儀禮古文與作豫是也。賈侍中說。不害於物。賈侍中名逵。許所從受古學者也。侍中說豫象雖大而不害於物。故寬大舒緩之義取此字。从象。非許書則从象不可解。予聲。羊茹切。五部。俗作預。
()古文。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