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阳暑(陽暑)

拼音 yáng shǔ

注音 ㄧㄤˊ ㄕㄨˇ

阳暑 词语解释

解释
1.阳气﹐酷热之气。
© 汉典

阳暑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阳暑

  • 阳暑 病名。
  • ①夏季感受暑热之邪所致的病证。一名动暑、中暍。《景岳全书·杂证谟》:“阳暑者,乃因暑而受热者也。在仲景即谓之中暍。凡以盛暑烈日之时,或于长途,或于田野,不辞劳苦,以致热毒伤阴,而病为头痛,烦躁,肌体大热,大渴,大汗,脉浮,气喘,或无气以动等证,此以暑月受热,故名阳暑。治宜察气之虚实,火之微甚,或补或清,以固其气。”若气不甚虚,但有火证者,宜白虎汤或益元散;若汗出脉虚浮,烦渴,有火而少气者,宜白虎加人参汤或竹叶石膏汤、桂苓甘露饮;若眩晕少气,虽烦渴而火不甚者,宜生脉散。参见暑病、动暑、中暍条。
  • ②暑温的一种类型。《医门棒喝》初集:“暑温者,夏至后所感热邪也。古人分阴暑、阳暑。盖夏至以后,相火湿土,二气交会,合而为暑,或值时令热盛,或为禀体阳旺,而成阳暑之证,是暑而偏于火者。”参见暑病、口暍条。
  • ③即中暑。见《六气感证要义》,详该条。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杨树
      2. 阳数
      3. 阳舒
      4. 样数
      5. 养叔
      6. 样书
      7. 杨赵
      8. 羊齿
      9. 佯攻
      10. 洋场
      11. 扬逸
      12. 羊毛疔
      13. 甲坊署
      14. 尊属
      15. 历数
      16. 犂鼠
      17. 才属
      18. 陈猫古老鼠
    相关词语
      1. 阳台
      2. 阳明
      3. 阳飙
      4. 阳人
      5. 阳嘉
      6. 阳陵
      7. 还阳
      8. 微阳
      9. 五阳
      10. 沈阳
      11. 昭阳
      12. 遮阳
      13. 暑岁
      14. 暑晏
      15. 暑疟
      16. 暑湿
      17. 暑夜
      18. 暑雨祁寒
      19. 撑暑
      20. 犯暑
      21. 繁暑
      22. 瘅暑
      23. 时暑
      24. 熇暑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