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shēng

ㄕㄥ

部首 阝

部外 4

总笔画 6

升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9629

左右结构

523132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btah

nlht

yme

74200

拼音 shēng

注音 ㄕㄥ

部首 阝 部外 4总笔画 6

基本区 9629笔顺 523132

阩 基本解释

● 阩

shēng ㄕㄥˉ


  1. 同“升”,登上。
【漢典】
【戌集中】【阜】 阩·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4

阩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 阩·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4

【集韻】書蒸切,音升。登也。本作陞。或作𧿘。

【漢典】
【卷十四】【斗】

↳升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阩”字头,请参考“升”字:)
【卷十四】【斗】
《說文解字》

十龠也。从斗,亦象形。識蒸切文十七

《說文解字注》

(升)十合也。十合各本作十龠,誤,今正。律曆志曰:合龠爲合,十合爲𦫵,十升爲斗,十斗爲斛。而五量嘉矣,作十龠則不可通。古經傳登多作𦫵,古文叚借也。禮經注曰:布八十縷爲𦫵。𦫵字當爲登。今之禮皆爲𦫵,俗誤已行久矣。按今俗所用又作陞。經有言𦫵不言登者,如周易是也。有言登不言𦫵者,左傳是也。从斗,象形。斛左耳爲升。右耳爲合。以象耳形也。各本作亦象形。非。識蒸切。六部。合龠爲合,龠容千二百黍。十字各本無,今補。不補則五量惟𦫵斗斛見於本書。且失其相絫之數矣。絫下云:增也。一曰十黍之重。正爲銖字張本。鬲下云:鼎屬。實五觳。又云:斗二𦫵曰觳。正爲角部觳下無此義,故補之。亼部合下無一曰十龠爲合之文。龠部下無一曰龠容千二百黍之文。此處之當補,正同鬲下,非沾足也。合龠爲合,見律曆志。而尙書正義引作十龠,月令正義引作合,通典引作十,六典說唐制作合。是漢書古本不同。要以下文云合者合龠之量,躍於龠,合於合,廣雅二龠曰合,𣃔之。知十龠之非矣。古者一分一合謂之判合。叚是十龠,則此量不得名合。不得云合於合,合二龠爲合。猶之十二銖㒳之爲兩也。文十七。小徐十六

【漢典】

阩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ʂəŋ˥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阩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阩」 包2.20「阩」
「阩」 包2.40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异体字
升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珄(sheng1)
    2. 竔(sheng1)
    3. 鼪(sheng1)
    4. 鍟(sheng1)
    5. 曻(sheng1)
    6. 牲(sheng1)
    7. 泩(sheng1)
    8. 聲(sheng1)
    9. 鉎(sheng1)
    10. 笙(sheng1)
    11. 呏(sheng1)
    12. 苼(sheng1)
同部首
    1. 郄
    2. 酅
    3. 鄬
    4. 陓
    5. 鄘
    6. 鄹
    7. 䦼
    8. 險
    9. 阞
    10. 隥
    11. 都
    12. 䣠
同笔画
    1. 芅
    2. 氼
    3. 伃
    4. 䏌
    5. 仿
    6. 𠆹
    7. 㢨
    8. 肎
    9. 圲
    10. 庅
    11. 圵
    12. 扚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