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门下省(門下省)

拼音 mén xià shěng

注音 ㄇㄣˊ ㄒㄧㄚˋ ㄕㄥˇ

门下省 词语解释

解释
1.亦省称"门下"。 2.官署名。后汉谓侍中寺。晋时因其掌管门下众事,始称门下省。南北朝因之,与中书省﹑尚书省并立,侍中为长官。隋承其制。唐龙朔二年改名东台,咸亨初复旧称,武则天临朝,改名鸾堂﹑鸾台。神龙初复旧称,开元元年改名黄门省,五年仍复旧称。宋因之,元废。门下省掌受天下之成事,审查诏令,驳正违失,受发通进奏状,进请宝印等。其长官初名侍中,后又或称左相﹑黄门监等。
-----------------
国语辞典
门下省mén xià shěngㄇㄣˊ ㄒㄧㄚˋ ㄕㄥˇ
  1. 职官名。本为秦、汉时服务皇室的机构,晋时始名门下省,掌献纳谏正及司进御之职。于元朝始废。因唐时一度更名为黄门省,且职掌枢要,故也称为「黄门」。

© 汉典

门下省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门下省

  • “门下省”为官署名称,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初名侍中寺,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后来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成为与尚书省、中书省的三省之一。其称为门下省,始自西晋。
  • 门下省一般设有:侍中二人,正三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门下生
      2. 扪躬自责
      3. 扪参
      4. 門户
      5. 門床馬道
      6. 扪钥
      7. 亹源
      8. 疾眚
      9. 过眚
      10. 一眚
      11. 罪眚
      12. 逆眚
      13. 天眚
    相关词语
      1. 门尹
      2. 门不停宾
      3. 门闾
      4. 门观
      5. 门构
      6. 门客
      7. 金明门
      8. 鹭门
      9. 送上门
      10. 东都门
      11. 独门
      12. 番宿家门
      13. 省分
      14. 省薄
      15. 省烦从简
      16. 省可里
      17. 省场
      18. 省门
      19. 念省
      20. 官省
      21. 详省
      22. 右省
      23. 掖省
      24. 删省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