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閩劇(闽剧)

拼音 mǐn jù

注音 ㄇㄧㄣˇ ㄐㄩˋ

閩劇 词语解释

解释
戏曲剧种。流行于福建东部沿海地区和建阳、三明等地以及台湾。1917年前后,由流行在福州的平讲戏、儒林戏、唠唠戏融合而成。初名“福州戏”,后改今称。唱腔分江湖、洋歌、逗腔、小调四类,曲牌体。剧目有《炼印》、《荔枝换绛桃》等。
-----------------
国语辞典
闽剧mín jùㄇㄧㄣˊ ㄐㄩˋ
  1. 流行于大陆地区福建省、闽南方言地区和台湾的剧种。从明末开始发展至今,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徽剧和京剧等的影响。主要伴奏乐器有梆笛、二胡及唢呐等,所使用的曲调则有逗腔、扬歌、江湖和小调等四类。也称为「福州戏」。

© 汉典

閩劇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闽剧

  • 闽剧又称福州戏,福建地方戏曲之一。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它是由明末儒林戏与清初的平讲戏、江湖戏,在清末(光绪至宣统年间)融合而成的多声腔剧种,俗称“前三合响”,雅称“榕腔”或“闽腔”。
  • 2006年5月20日,由福州闽剧院申报的“福州闽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民居
      2. 澠池縣
      3. 敏對
      4. 愍濟
      5. 敏遜
      6. 敏辯
      7. 敏活
      8. 夷踞
      9. 割據
      10. 省句
      11. 惡草具
      12. 輻聚
      13. 設簴
    相关词语
      1. 閩川
      2. 閩隸
      3. 閩荒
      4. 閩派
      5. 閩虻
      6. 閩江
      7. 濂洛關閩
      8. 七閩
      9. 洛閩
      10. 八閩
      11. 劇縣
      12. 劇幕
      13. 劇事
      14. 劇情
      15. 劇作家
      16. 劇氣
      17. 薌劇
      18. 電視劇
      19. 五劇
      20. 婺劇
      21. 剸繁治劇
      22. 皮黃劇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