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fù

ㄈㄨˋ

部首 釒

部外 9

总笔画 17

鍢 𨫙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9351

左右结构

34112431312511354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qtjt

coae

pmkr

88147

拼音 fù

注音 ㄈㄨˋ

部首 釒 部外 9总笔画 17

基本区 9351笔顺 34112431312511354

鍑 基本解释

● 鍑

fù ㄈㄨˋ


  1. 古代的一种大口锅:“以~煮,安炊之,勿令疾沸。”
【漢典】

鍑 國語辭典

鍑ㄈㄨˋfù
名
  1. 古代一種炊具,似釜而大口。《說文解字·金部》:「鍑,釜大口者。」《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胡地秋冬莖寒,春夏甚風,多齎鬴鍑薪炭,重不可勝。」

鍑ㄈㄨˊ​fú
  1. (一)​之又音。

【漢典】
【戌集上】【金】 鍑·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9

鍑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 鍑·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9

【廣韻】【集韻】【韻會】𠀤方副切,音富。【說文】本作𨫙。釜大口者。【揚子·方言】釜,自關而西或謂之鍑。【前漢·匈奴傳】多齎鬴鍑薪炭。【註】鍑,音富。釜之大者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方六切,音福。義同。◎按正字通云:博古圖,周獸耳鍑,容五斗八升,口徑八寸六分,兩目連環,似釜而口斂,口上載鬲以熟物。漢獸耳鍑,容一斗四升,八合,口徑五寸,兩耳環與周鍑同。鍑似二甌俯仰合,甌邊稍著,上有小口。據此說,鍑當是小口者,說文訓釜大口,未詳考鍑形制故也。

【漢典】
【卷十四】【金】

鍑 《说文解字》

【卷十四】【金】
《說文解字》

釜大口者。从金复聲。方副切〖注〗𨫙,本字。鍢,同鍑。

《說文解字注》

(鍑)如𨥏而大口者。如而二字依玄應補。?者、鬴之或字。鬲部曰。鬴、鍑屬。是二篆爲轉注也。方言曰。?、自關而西或謂之鍑。从金。𡕨聲。方副切。三部。

【漢典】

鍑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fu˥˧ 日语读音 KAMA

粤语 fuk1

近代音 中古音 非母 宥韻 去聲 富小韻 方副切 三等 開口;非母 屋韻 入聲 福小韻 方六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幫母 沃部 ;王力系统:幫母 覺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鍑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鍑」 說文‧金部「鍑」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异体字
鍢
𨫙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䠵(fu4)
    2. 䘄(fu4)
    3. 緮(fu4)
    4. 馥(fu4)
    5. 訃(fu4)
    6. 㵗(fu4)
    7. 䒄(fu4)
    8. 覆(fu4)
    9. 䯱(fu4)
    10. 赴(fu4)
    11. 䔰(fu4)
    12. 禣(fu4)
同部首
    1. 䤭
    2. 䥄
    3. 鉍
    4. 鎂
    5. 鑪
    6. 鈙
    7. 䤬
    8. 鑰
    9. 錗
    10. 鍅
    11. 鉞
    12. 䥜
同笔画
    1. 蟎
    2. 顆
    3. 嚑
    4. 䩊
    5. 嚀
    6. 䕕
    7. 髼
    8. 鴶
    9. 䗠
    10. 檕
    11. 懩
    12. 𠐡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