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銅元(铜元)

拼音 tóng yuán

注音 ㄊㄨㄥˊ ㄩㄢˊ

銅元 词语解释

解释
从清代末年到抗日战争前通用的铜质辅币﹐圆形。因与传统的圆形方孔钱不同﹐中间无孔﹐故俗亦称"铜板"。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广东开始铸造。正面有"光绪元宝"四字﹐背面有蟠龙纹。每枚重库平二钱﹐当制钱十文﹐每百枚换银元一元。除当十铜元外﹐还有一文﹑二文﹑五文和二十文等面额。流通最广的是当十铜元﹐俗称"单铜板"﹔其次是当二十文的铜元﹐俗称"双铜板"。宣统年间(公元1909年-1911年)﹐铜元正面改铸"大清铜币"四字。在北洋军阀时期﹐铜元的种类很多﹐河南有当五十的铜元﹐四川有当百和当二百的铜元。后因各省滥发结果﹐铜元贬值﹐每枚银元可兑铜元数远远超过百枚﹐其兑换行市在上海称衣牌。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翌年发行新的铜辅币﹐有一分﹑半分两种﹐旧铜元多被销熔。
© 汉典

銅元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铜元

  • 铜元俗称铜板,是清末以来所铸各种新式铜币的通称。铜元是我国近代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铜元诞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是我国钱币史上称谓“机制币”的开始。铜元中间无孔,系仿照香港铜辅币铸造而成的;因此外观与历代的方孔铜钱不同。铜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金属货币铸造工艺从传统的手工翻砂铸造进入了先进的机器化生产的新阶段。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同垣
      2. 銅圓
      3. 同源
      4. 恫怨
      5. 通圓
      6. 同源
      7. 通願
      8. 同願
      9. 銅圓
      10. 同卵雙生
      11. 同堂兄弟
      12. 同直
      13. 桐布
      14. 同幕
      15. 同惡
      16. 郊園
      17. 教導員
      18. 陵園
      19. 弟子員
      20. 椒園
      21. 淇園
    相关词语
      1. 銅研
      2. 銅省
      3. 銅山
      4. 銅戶
      5. 銅坑
      6. 銅雀分香
      7. 碧銅
      8. 牡銅
      9. 吹銅
      10. 三尺銅
      11. 鋀銅
      12. 落銅
      13. 元祉
      14. 元甲
      15. 元佇
      16. 元昆
      17. 元寶鈔
      18. 元淳
      19. 紀元
      20. 朝元
      21. 湯元
      22. 榜元
      23. 隱生元
      24. 調元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