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醬油(酱油)

拼音 jiàng yóu

注音 ㄐㄧㄤˋ ㄧㄡˊ

醬油 词语解释

解释

◎ 酱油 jiàngyóu

[soy sauce] 用煮熟的豆(如黄豆)及炒熟的小麦粉经过长期发酵,再使之长期浸在盐水中消化后制成的一种液体调味品

-----------------
国语辞典
酱油jiàng yóu ㄐㄧㄤˋ ㄧㄡˊ
  • 用大豆、小麦加盐水发酵酿制成的调味品。

英语 soy sauce

德语 Sojasauce (S, Ess)​, Sojasoße (S, Ess)​

法语 sauce de soja

© 汉典

醬油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酱油 (中国传统调味品)

酱油是中国传统的液体调味品。制作时用大豆、脱脂大豆、黑豆、小麦或麸皮,加入水、食盐酿造而成。其色泽呈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能促进食欲。古法生产酱油的核心环节是露天晾晒,这一流程是产生独特风味的关键。

酱油是由酱演变而来。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周朝就有制做酱的记载。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酱油之酿造纯粹是偶然地发现。中国古代皇帝御用的调味品,最早的酱油是由鲜肉腌制而成,与现今的鱼露制造过程相近。因为风味绝佳渐渐流传到民间,后来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便宜,才广为流传食用。而早期随着佛教僧侣之传播,遍及世界各地,如日本、韩国、东南亚一带。中国酱油之制造,早期是一种家事艺术与秘密,其酿造多由某个师傅把持,其技术往往是由子孙代代相传或由一派的师傅传授下去,形成某一方式之酿造法。

-----------------

wikipedia

酱油,或称豉油(粤语、潮语、客语、闽东语、越南语)、豆油(四川话、闽南语、台湾客语)等,是一种源自中国的液态调味品,传统上由大豆、烘烤过的谷物、卤水和米麹菌或酱油曲霉等混合而成的发酵物制成。 它被认为带有明显鲜味。

鱼露是使用鱼虾制成的该类调味料。

目前酱油的雏形被认为产生于西汉,并被广泛传播至东亚及东南亚,用于烹饪及调味。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江右
    2. 獎誘
    3. 講脩
    4. 降祐
    5. 降佑
    6. 降宥
    7. 絳幡
    8. 將才
    9. 匠師
    10. 絳天
    11. 將相和
    12. 絳衣
    13. 槃遊
    14. 公郵
    15. 優遊
    16. 蜉蝤
    17. 起而效尤
    18. 上遊
相关词语
    1. 醬棚
    2. 醬淸
    3. 醬紫
    4. 醬幕斗
    5. 醬蒙
    6. 醬糊缸
    7. 加油添醬
    8. 鮓片醬
    9. 果子醬
    10. 黃醬
    11. 菹醬
    12. 麵醬
    13. 油鹽醬醋
    14. 油鬥
    15. 油鬆
    16. 油枯
    17. 油碧車
    18. 油餠
    19. 搉油
    20. 綠油
    21. 燃料油
    22. 胡桃油
    23. 菜籽油
    24. 黑油油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