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轉般法(转般法)

拼音 zhuǎn bān fǎ

注音 ㄓㄨㄢˇ ㄅㄢ ㄈㄚˇ

轉般法 词语解释

解释
宋代漕运方式之一。起源于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裴耀卿于古汴河口筑河阴仓,使江淮地区漕粮运此纳贮,候水转运,经黄河﹑渭水至长安,为转般法之始。宋因汴河春﹑冬不能通航,直运漕船沿途又多延搁,为保证京师(开封)粮食等物资供应,自开宝五年(公元972年)起,陆续在漕运路上泗﹑楚﹑真﹑扬四州(州治今安徽泗县﹑江苏淮安﹑仪征﹑扬州等地)分设转般仓,卸纳东南六路漕粮,再换船转运至京师。实行后六路所需淮盐也可利用回空船只。嘉佑后,官船数量减少,雇人运输的须要长年运输,吏卒运输的又多侵盗,熙宁后转般法渐为直达法替代。嗣后时复时废,或两法并用。
© 汉典

轉般法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转般法

  • 转般法,宋代漕运方式之一。起源于唐。自开宝五年(公元972年)起,陆续在漕运路上泗﹑楚﹑真﹑扬四州(州治今安徽泗县﹑江苏淮安﹑仪征﹑扬州等地)分设转般仓,卸纳东南六路漕粮,再换船转运至京师。实行后六路所需淮盐也可利用回空船只。嘉佑后,官船数量减少,雇人运输的须要长年运输,吏卒运输的又多侵盗,熙宁后转般法渐为直达法替代。嗣后时复时废,或两法并用。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竱力
      2. 竱心
      3. 转餫
      4. 转饟
      5. 洪爐燎髮
      6. 讀灋
      7. 六峜
      8. 假髮
      9. 比灋
      10. 童顏鶴髮
    相关词语
      1. 轉立
      2. 轉鬻
      3. 轉筆
      4. 轉句
      5. 轉補
      6. 轉丸
      7. 化轉
      8. 三答不回頭,四答和身轉
      9. 千迴萬轉
      10. 東抄西轉
      11. 潛移默轉
      12. 眴轉
      13. 法繩
      14. 法花
      15. 法則
      16. 法郞機
      17. 法警
      18. 法外施恩
      19. 禪法
      20. 竺法
      21. 三周說法
      22. 圖法
      23. 浄法
      24. 率法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