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行台(行臺)

拼音 xíng tái

注音 ㄒㄧㄥˊ ㄊㄞˊ

行台 词语解释

解释
1.台省在外者称行台。魏晋始有之,为出征时随其所驻之地设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务机构,北朝后期,称尚书大行台,设置官属无异于中央,自成行政系统。唐贞观以后渐废。金﹑元时,因辖境辽阔,又按中央制度分设于各地区,有行中书省(行省),行枢密院(行院),行御史台(行台),分别执掌行政,军事及监察权。行省实即继承前代的行台制度。 2.旧时地方大吏的官署与居住之所。 3.客寓,旅馆。 4.临时设立的戏台。
-----------------
国语辞典
行台xíng táiㄒㄧㄥˊ ㄊㄞˊ
  1. 大吏出巡时所驻的地方。明.徐渭《雌木兰.第二出》:「只因省亲心急,不得到行台亲谢。」《官场现形记.第一八回》:「其时城内早经预备,把个总督行台,做了钦差行 辕。」也作「行辕」。

  2. 临时搭建的戏台。《红楼梦.第八五回》:「就在贾母正厅前,搭起行台。」

  3. 职官名。指置于外州的尚书省。本专主军事,后始兼理民事,唐废。元有行御史台, 监临诸省。也称为「行治」。

© 汉典

行台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行台

  • 魏晋至金代尚书台(省)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台”指在中央的尚书省﹐出征时于其驻扎之地设立临时性机构称为行台﹐又称行尚书台或行台省。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邢台
      2. 行态
      3. 星台
      4. 邢台
      5. 形态
      6. 形心
      7. 刑庭
      8. 刑鼎
      9. 形数
      10. 刑仵
      11. 刑臣
      12. 双枱
      13. 狗尿苔
      14. 石苔
      15. 蒜薹
      16. 瓦苔
      17. 鳞苔
    相关词语
      1. 行布
      2. 行谊
      3. 行看
      4. 行马
      5. 行家裏手
      6. 行侠好义
      7. 纡行
      8. 治行
      9. 谙行
      10. 扈行
      11. 恩威并行
      12. 肆虐横行
      13. 台举
      14. 台启
      15. 台命
      16. 台衡
      17. 台狱
      18. 台坊
      19. 筑台
      20. 均台
      21. 晾台
      22. 危台
      23. 塌台
      24. 生台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