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致良知

拼音 zhì liáng zhī

注音 ㄓˋ ㄌㄧㄤˊ ㄓ

致良知 词语解释

解释
良知。语出《孟子.尽心上》:"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本指一种天赋的道德意识。明王守仁提出"致良知"的道德修养方法。认为良知即天理﹐存在于人的本体中。人们只要推极良知于客观事物﹐则一切行为活动就自然合乎理﹐即自然合乎封建伦理道德的标准。王守仁也将这种"致良知"的功夫叫做"致知格物"。
© 汉典

致良知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致良知

  • 致良知是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 , 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
  • 《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致良知”是王守仁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制誥
      2. 滞赏
      3. 稚犬
      4. 挚醇
      5. 制事
      6. 滯役
      7. 郤枝
      8. 菌芝
      9. 裂织
      10. 计无所之
      11. 焚芝
      12. 丫枝
    相关词语
      1. 致化
      2. 致書郵
      3. 致飱
      4. 致思
      5. 致功
      6. 致伤
      7. 風致
      8. 敘致
      9. 乔张做致
      10. 景致
      11. 达致
      12. 余致
      13. 知爱
      14. 知心話
      15. 知难而退
      16. 知幾其神
      17. 知奬
      18. 知過必改
      19. 益知
      20. 稟知
      21. 習知
      22. 賊知
      23. 言者弗知
      24. 贵知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