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拼音

注音

部首

简繁

异体字

zī

ㄗ

部首 糹

部外 8

总笔画 14

简体 缁

䊷 純 缁 𥾒 𦃠 𦄛 䌶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7DC7

左右结构

5544445552512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xvlg

vfvvw

zzki

22963

拼音 zī

注音 ㄗ

部首 糹 部外 8总笔画 14

基本区 7DC7笔顺 55444455525121

通

緇 基本解释

● 緇

zī ㄗ


  1. 黑色的帛。《儀禮•士冠禮》:“緇帶素韠。”
  2. 黑色。《周禮•考工記•鍾氏》:“三人為纁,五入為緅,七人為緇。”
  3. 玷污;污染。《論語•陽貨》:“不曰白乎,涅而不緇。”
  4. 僧衣。《儒林外史》第八回:“自此更姓改名,削髮披緇去了。”
  5. 僧;侣。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胡統寺》:“其資養緇流,從無比也。”
  6. 黑绳。《莊子•外物》:“任公子為大鉤巨緇。”

英语 black silk

法语 (noir)​

【漢典】

緇 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 緇

緇 zī

形

(1) (形聲。從糸( mì),甾( zī )聲。糸,細絲,可以染上各種顏色。本義:帛黑色) 同本義 [silks black]

緇,帛黑色也。——《說文》

緇衣之宜兮。——《詩·鄭風·緇衣》

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韓非子·說林下》

素衣雖成緇,不爲京路塵。——陸游《自小云頂上雲頂寺》

又如:緇布(黑色的布帛);緇衣(本爲古代用黑色的布帛做的朝服,後藉以泛稱黑色衣服;僧尼所穿青黑色的衣服);緇林(僧人聚集之處。緇,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

詞性變化


◎ 緇

緇 zī

名

(1) 僧侶 [monks and priests]

遊食緇黃,往來寄宿。——《聊齋志異》

又如:緇錫(僧人);緇子(和尚);緇林(僧界,僧衆);緇徒(僧侶)

(2) 黑色僧服。亦指僧侶或作僧侶 [robes of monks]

自此更姓改名,削髮披緇,去了。——《儒林外史》

又如:緇服(僧服);緇衲(僧衣。借指僧侶);緇錫(僧衣錫杖。僧人所用)

【漢典】

緇 國語辭典

緇ㄗzī
名
  1. 黑色。漢·王充《論衡·程材》:「白紗入緇,不染自黑。」宋·陸游〈自小雲頂上雲頂寺〉詩:「素衣雖成緇,不為京洛塵。」

  2. 僧衣。《儒林外史·第八回》:「自此更改姓名,削髮披緇去了。」

  3. 僧侶。唐·裴休〈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詔和尚率緇屬迎真骨於靈山。」

動
  1. 染黑。《論語·陽貨》:「不曰白乎,涅而不緇。」漢·崔瑗〈座右銘〉:「在涅貴不緇,曖曖內含光。」

形
  1. 黑色的。《詩經·鄭風·緇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

【漢典】
【未集中】【糸】 緇·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緇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 緇·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廣韻】側持切【集韻】莊持切,𠀤音菑。【說文】帛黑色。【博雅】緇謂之皁。【釋名】緇,滓也。泥緇黑色者曰滓,此色然也。【詩·鄭風】緇衣之宜兮。【傳】緇,黑色。【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七入爲緇。【註】緅又復再染以黑,乃成緇矣。

又【正韻】旨而切,音枝。義同。

又【集韻】側几切,音𣐈。【韻會】壯仕切,音滓。【前漢·班固敘傳】涅而不緇。【註】師古曰:合韻音上聲。

又【集韻】側吏切,音胾義同。

【漢典】
【卷十三】【糸】

緇 《说文解字》

【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帛黑色。从糸甾聲。側持切

《說文解字注》

(緇)帛黑色也。黑者,北方色也,火所熏之色也。考工記:三入爲纁,五入爲緅,七入爲緇。鄭注曰:玄色者,在緅緇之閒,其六入者與。从糸甾聲。側持切。一部。按玉藻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注:純當爲緇。古文緇字,或作糸旁才。又周禮媒氏純帛注:純實緇字也。古緇以才爲聲。祭統王后蠶於北郊以供純服注:純以見繒色。論語今也純,鄭讀爲緇。鄭意今之䊷字,俗譌爲純耳。然則許書當爲䊷篆,解云古文緇,从糸,才聲。而缺者,豈從今書不從故書之例與。

【漢典】

緇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sɿ˥ 日语读音 KURO韩语罗马 CHI现代韩语 치

客家话 [海陆腔] zih1 [客语拼音字汇] zi3 [台湾四县腔] zih1 [宝安腔] zu1 [梅县腔] zii1 [客英字典] zih1粤语 zi1

近代音 中古音 照莊母 之韻 平聲 葘小韻 側持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精母 咍部 ;王力系统:莊母 之部 ;

吴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緇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緇」 說文‧糸部「緇」「缁」 「緇」
說文小篆 隸書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䊷
純
缁
𥾒
𦃠
𦄛
䌶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齜(zi1)
    2. 镃(zi1)
    3. 訾(zi1)
    4. 孶(zi1)
    5. 赀(zi1)
    6. 菑(zi1)
    7. 资(zi1)
    8. 咨(zi1)
    9. 鼒(zi1)
    10. 髭(zi1)
    11. 仔(zi1)
    12. 赼(zi1)
同部首
    1. 䊸
    2. 紛
    3. 䋼
    4. 繚
    5. 纁
    6. 䋪
    7. 紌
    8. 綸
    9. 䋂
    10. 綡
    11. 緬
    12. 䋋
同笔画
    1. 䜷
    2. 榟
    3. 兢
    4. 嶋
    5. 䧦
    6. 綮
    7. 箉
    8. 箓
    9. 墒
    10. 窪
    11. 廑
    12. 鉾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