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米道

拼音 mǐ dào

注音 ㄇㄧˇ ㄉㄠˋ

米道 词语解释

解释
1.即五斗米道。
© 汉典

米道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米道 (养生会所品牌)

  • 米道产品是
    米道
  • 2003年:“米疗”上市,采用五谷杂粮之精髓配方,达到养颜、美容护肤、治疗一切问题性肌肤之神奇功效。
  • 2005年:“RINAS”品牌诞生,传承华夏远古文明之精华,感悟着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融,RINAS使肌肤闪耀着米与太阳的光芒。
  • 2009年:“米道”养生品牌成功上市,米道在米疗和RINAS的成功基础上,又一次精华型的产品升级,汲取米稻精华融合大道养生,无微不至关爱您的肌肤和身心,让您周身沐浴在米道能量的光芒下。
  • 米道的养生文化随着道教植根于中华、普及于民间,在其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思想原则,这些原则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
  • 在中国古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淮南子》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金元时期朱溪亦说:“与其治疗于有病之后,不如摄养于先病之前。”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也不可能“返老还童”,但防止未老先衰延长生命通过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是可以办到的,这种防病抗衰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一脉相承,《周易·系辞下》云:“安不忘危,存不忘亡。”道家这种注重矛盾转化、防微杜渐的辩证哲学思想是中国古哲学和中国传统中医养生的精华。
  • 从道教始祖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以及中国古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可以知道:中国传统哲学十分强调自然界是一个普通联系着的整体,提出天人相应,天人感应等思想。认为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着的。所以,道家的养生文化中充分地体现出这种原则。
  • 米道养生学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这里明确把天文、地理、人事作为一整体看待。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人生活在自然界,又生存在人事社会之中,不能离开社会群体而生存。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已经感觉到了的客观事实。道家养生从“天人相应”和“七情六欲”等观点出发,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去理解和认识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十分重视自然环境和心理因素的作用,并贯穿在病因考查、治疗以及保健预防的各个环节中,如强调养生要“顺四时而适寒暑”。同时还认为人体本身也是有机整体,就是一个小宇宙、小天体。把人的五脏与五体、九窍、五声、五音、五志、五液、五味等联系起来,组成整个人体和五个系统,在此基础上又根据脏腑的表里关系通过经络联系起来,共同协调地完成人的生命活动。道家的这种形神合一,以神统形的整体观形成了观察世界、观察世间万事万物的辩证唯物观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统一的整体观。
  •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 米道养生学认为阴阳分别代表人体内相对的双方。《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说明人的形成和生长发展的规律离不开阴阳。在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保持阴阳相对平衡,如果出现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会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出现病理状态。人体养生,无论是饮食起居,精神调摄,自我锻炼,药物作用都离不开协调平衡阴阳的宗旨,人的衰老,或为阴虚,或为阳虚,或阴阳俱虚。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故防治衰老,贵在调和阴阳,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说明植根于中华大地的道教文化非常注重对称概念,业非常强调平衡的哲学根底。
  • 道教哲学对动静的辩证关系认识很早,《周易》中就提出“动静有常”,《吕氏春秋》“流水不腐,户枢不蠧”,自然界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只有运动,才发生变化,只有运动,才产生万物。道家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从发生、发展到消亡的全部过程,始终贯穿着一系列内部矛盾运动,这种运动就是升降出入。《内经》提出”高下相占,升降相因,而变化矣”。运动就是自然规律,也是维持人体健康最基本的因素,生命运动的规律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人体的升降出入运动发生障碍就是患病。所以中医养生学非常重视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指导防病治病。生命在于运动,因为运动是生命存在的特征,人本的每一个细胞无时不刻不在运动着,只有保持经常运动,才能增进健康,预防疾病,以求延年益寿。
  • 在道教哲学中更有“主静”之说。老子说:“清静为天下之正”,“不俗以静”;明蔡清说:“天地之所以长久者,以其气运于内而不泄耳,故仁者静而寿”。从而看出中国的道家思想文化深深地影响和主导着中国的养生学,并由此发展成养生、修身理论,从道家养生理论的基础上延伸出枝繁叶茂的多宗教、多流派的养生功、气功(包括内聚、外发)等功法。这里的“静”不是绝对的静止,而是另一种运动形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的相对的,动静结合,相辅相成,是养生保健之大旨。
  • 米道的这种朴实辩证法是中国哲学的特色和优势。道家确定的整体辩证观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这一特色。道家养生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宜,强调养生保健要根据时令、地域和个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方法,人是自然界的一部份,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必须认识自然、顺应自然、适应自然,同时根据个体的阴阳盛?情况进行调摄,达到健康长寿。这充分体现了道家的原则性和灵活性,道家将这种原则概括为“知常达变”。
  • 道家养生理论突出辩证施治。辩别各种症象,分析致病原因、性质和发展趋势,结合具体情况来确定疾病性质,全面制定治疗原则,整体地施行治疗方法,叫辩证施治。在练功时,要据不同年龄、体质、季节及所患病的性质来选择有关锻炼项目,采取适当的锻炼方法,以提高练功的效果。
  • 米道养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突出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和精髓。
  • 阿娜隶(中国)企业集团成立于1989年,与美国,法国,韩国均设有合作研发中心。历经23年的创业发展,阿娜隶现今已是集化妆品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教育咨询为一体的多元化集团公司,创业至今阿娜隶凭借独特的商业方式和对中国消费者和行业市场的准确把握,分公司已遍及中国16个省份,24个城市。
  • 阿娜隶关注女性健康与美容养生事业,潜心致力于生物科技同现代医学美容养生完美结合的产品研发之中,全力打造成功美丽事业。
  • 集团已建立ERP管理系统,该系统是涵盖产品营销管理、加盟店管理、会员管理的电子商务系统平台,成为集团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服务质量的必备系统。该系统要求集团下属加盟店实现ERP系统联网,实时将各项销售数据反馈到总部,总部分4大区域管理中心垂直管理加盟店的人力及日常经营,并根据该店的营运数据制订营销计划。
  • 公司总部设在郑州,辐射全国16个省份,24个城市均设立区域分公司管理中心,地区总部各司其职,负责地区加盟咨询及连锁店的售后服务和管理。
  • 旗下包括美蓓丽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中国市场部、丹娜化妆品公司、奶疗国际名店、米道SPA养生会所、水草堂个人生活护理馆等美容机构。先后推出水草堂、稻壳、彩虹浸唇、奶疗、奶经、米疗、NIOVR、RINAS、MK、N元素、快乐康等系列品牌。它专注于中国古代美容养生文化的孜孜探寻,传承东方美容文化之精髓,在华夏古文化和现代高科技的完美融合基础上,阿娜隶企业集团延续纯自然美容的技术主流,并努力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美容文化,引领产业发展趋势!
  • 米道 (汉语词语)

  • 米道mǐ dào ㄇㄧˇ ㄉㄠˋ 米道,即五斗米道。 出处是晋 常璩 《华阳国志·汉中志》。
  • © 汉典

    【加载评论 】

    近同音
      1. 秘道
      2. 迷道
      3. 密祷
      4. 密禱
      5. 彌道
      6. 弥道
      7. 靡靡之声
      8. 弭伏
      9. 弭辔
      10. 靡騁
      11. 弭徹
      12. 弭災
      13. 先来后到
      14. 勍盜
      15. 念到
      16. 临到
      17. 豪盗
      18. 驚悼
    相关词语
      1. 米漿
      2. 米家山
      3. 米穀
      4. 米顛
      5. 米粥
      6. 米廪
      7. 碾米
      8. 黄儿米
      9. 平方米
      10. 税米
      11. 金门索米
      12. 碎米
      13. 道子
      14. 道骨仙風
      15. 道曲
      16.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17. 道歉
      18. 道在人為
      19. 饒道
      20. 论道
      21. 食道
      22. 胡說散道
      23. 镪道
      24. 辟道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