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dì

ㄉㄧˋ

部首 竹

部外 5

总笔画 11

弟 苐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7B2C

上下结构

31431451523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txht

hnlh

myz

88227

拼音 dì

注音 ㄉㄧˋ

部首 竹 部外 5总笔画 11

基本区 7B2C笔顺 31431451523

常 通 标

第 基本解释

● 第

dì ㄉㄧˋ


  1. 次序:~一。次~。等~。
  2. 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科~。及~。落~。
  3. 封建社会官僚贵族的大宅子:宅~。府~。门~。进士~。
  4. 但:运动有益于健康,~不宜过于剧烈。
  5. 姓。

英语 sequence, number; grade, degree

德语 Hilfswort zur Bildung von Ordinalzahlen (S)

法语 (préfixe formant les nombres ordinaux)​,numéro...

【漢典】

第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第 dì

名

(1) (形声。从竹,弟声。本写作“弟”。本义:次第,次序)

(2) 同本义。有时也用于数字前表示次序 [order;grade]

第,次也。——《小尔雅·广诂》

书称题亦言第,因其第次也。——《释名·释书契》。按,用于书册次弟字,故又加竹。”

楚国第。——《左传·哀公十六年》。释文:“次第也。”

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 宋· 王傥《唐语林·雅量》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3) 又如:等第(名次等级);第次(等级;次第);第老的(排行最小的);第三本《诗经》(指宋朱熹编注的《诗经传》);第六感觉(指眼、耳、鼻、舌、身五官所属的视、听、嗅、味、触觉五种感觉以外的敏锐感觉)

(4) 大官的住宅。本指古代按一定品级为王侯功臣建造的大宅院,后也通称上等房屋为第 [residence of a high official]

北阙甲第。——张衡《西京赋》。 薛注:“馆也。”

公大怒…出…旬乃还第。——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5) 又如:第宇(官邸);第舍(宅第,住宅);第室,第屋(第宅);第馆(第宅);府第;宅第;私第;门第;进士第

(6) 科第。科举时代考试合格列入的等第。也指取得的功名 [pass grades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十余年,书生用(因)甲第为相国。——清· 周容《芋老人传》

(7) 又如:及第;落第;不第

词性变化


◎ 第 dì

动

品第;评定 [pass judgment;evaluate]。如:第名(评定名次);第目(犹品第);第功(评定功劳等次);第品(评定品级;评定高低)

◎ 第 dì

代

〈方〉∶这 [this]。如:第位(这位);第塔(方言。这里);第歇(方言。现在;此刻)

◎ 第 dì

副

(1) [古]∶这 [this]

(2) 仅;只;只是;尽管;只管 [only;for the moment;by all means]

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明史·海瑞传》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 第 dì

连

[古]但 [but]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清· 林觉民《与妻书》

第为上者不能察,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愤。——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常用词组


第二第二把交椅第二把手第二产业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国际第二课堂第二流第二世界第二人称第二手第二职业第三第令第三产业第三国际第三纪第三人称第三世界第三者第四纪第一第一把手第一产业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夫人第一国际第一流第一人称第一世界第一手第一手材料第一线第宅
【漢典】

第 國語辭典

第ㄉㄧˋdì
名
  1. 次序、等級。如:「次第」、「等第」。《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九月甲午,試儒生四十餘人,上第賜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罷之。」

  2. 用於整數數詞之前。表事物的順序或等級。如:「第一」、「第二」。

  3. 科第。科舉榜上的次第。如:「登第」、「落第」、「及第」。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雖少年已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

  4. 古時指王公大臣或富貴人家的住宅。如:「府第」、「宅第」、「書香門第」。唐·柳宗元〈梓人傳〉:「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動
  1. 評定。《漢書·卷六四下·王襃傳》:「所幸宮館,輒為歌頌,第其高下,以差賜帛。」

  2. 科舉考試應試及格。唐·岑參〈送胡象落第歸王屋別業〉詩:「看君尚少年,不第莫悽然。」唐·白居易〈與元九書〉:「既第之後,雖專於科試,亦不廢詩。」

副
  1. 但、儘管。《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君第重射,臣能令君勝。」

【漢典】
【未集上】【竹】 第·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5

第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 第·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5

【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𠀤音弟。次第也。【左傳·哀十六年】子西曰:楚國第我死,令尹、司馬非勝而誰。【註】用士之次第。

又但也。【史記·陳丞相世家】陛下第出僞遊雲夢。【註】第,且也,但也。

又第宅。【前漢·高帝紀】爲列侯者賜大第。【註】孟康曰:有甲乙次第,故曰第也。【司馬相如·喻巴蜀檄】位爲通侯,居列東第。

又複姓。【後漢·第五倫傳】齊諸田徙園陵者多,故以次第爲氏,有第五、第八等氏。

又同弟。【說文】第本作弟,韋束之次第也。今爲兄弟字。

又【集韻】一曰順也。

又【韻會】舊註作苐,非。苐,草也。

【漢典】
【】【】

第 《说文解字》

【】【】
《說文解字注》
次也。从竹弟。此見毛詩正義卷一之一引說文。其在弟部、抑竹部。今不可知。要孔沖遠所據有此篆無疑。俗省弟作第耳。特計切。十五部。
【漢典】

第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i˥˧ 唐代读音 *dhèi日语读音 TSUIDE YASHIKI TADA韩语罗马 CEY现代韩语 제越南语 nồng đệ

客家话 [陆丰腔] ti5 [客英字典]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宝安腔] ti3 [沙头角腔] ti5 [梅县腔] ti5 [海陆腔]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粤语 dai6潮州话 doiⁿ6 [饶平、揭阳、潮阳]doi6

近代音 端母 齊微韻 去聲 帝小空;中古音 定母 霽韻 去聲 第小韻 特計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灰部 ;王力系统:定母 脂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第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弟」。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弟」 乙8818「弟」 沈子它簋蓋西周早期集成4330「弟」 包2.86「弟」 說文古文「弟」 睡.日甲2「第」
「弟」 乙484合21722「弟」 鄂侯弟厂孖日季卣西周早期集成5325「弟」 包2.138反「弟」 說文‧弟部
「弟」 庫453「弟」 𦅫鎛春秋中期集成271「弟」 郭.六.16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弟
苐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諦(di4)
    2. 㼵(di4)
    3. 楴(di4)
    4. 祶(di4)
    5. 禘(di4)
    6. 渧(di4)
    7. 帝(di4)
    8. 碲(di4)
    9. 睇(di4)
    10. 摕(di4)
    11. 地(di4)
    12. 遞(di4)
同部首
    1. 䉏
    2. 簥
    3. 笝
    4. 筿
    5. 籝
    6. 笠
    7. 䉂
    8. 篃
    9. 䉈
    10. 籚
    11. 䉀
    12. 䉩
同笔画
    1. 夠
    2. 婄
    3. 覒
    4. 掺
    5. 掬
    6. 惘
    7. 硍
    8. 㫊
    9. 䚹
    10. 䘩
    11. 谹
    12. 渚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